近日
三明市明溪县发生一起
自称“明星律师”的不法分子
恐吓诈骗未成年人的案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1月30日
13岁女孩陈同学(化名)使用母亲手机刷短视频时
看到明星自建粉丝群的信息
陈同学欣喜若狂,
立即加入该粉丝群
更让她惊喜的是她在群内成功
加了“明星”的个人QQ

还没聊,
对方就发了一条信息过来
自称是该“明星”的“律师”
因陈同学有泄露明星QQ的嫌疑
让陈同学添加“赵律师”的QQ配合调查

图片内容大致为:由于“明星”的私人账号被泄露,对“明星”造成极大影响,已报案,需要配合等内容,并要求陈同学添加“律师”的QQ进行“安全排查”。由于“律师”声称陈同学如果不配合调查,会直接通知派出所同志进行抓捕!这让陈同学慌了神,赶紧按要求添加了“赵律师”的QQ。
添加成功后,“赵律师”让陈同学找个安静的地方与其进行语音通话,以便帮陈同学“解除犯罪嫌疑”,并警告陈同学此事涉及“保密协议”,如果她告诉父母将面临“法院诉讼” 。

陈同学此时更不知所措
被吓得胆战心惊
便按照“赵律师”的指示
使用其母亲手机
在某直播APP平台充值在淘宝下单的方式
进行“澄清”
最终被骗1万余元。

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以及他们追星的心理为“突破口”,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发布知名明星的QQ或其他社交账号信息。当学生添加后,对方却自称是该明星的律师,因学生有泄漏明星QQ号的嫌疑,需配合律师进行调查,调查的方式就是查看学生的银行卡是否有来历不明的转账记录,若不配合后果自负。骗子还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父母的手机,可实际上这些都是骗子的“说辞”,为的只是通过“调查”获取学生父母的银行账户信息,并通过获取的短信验证码将钱款转走,最终实施诈骗。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加入了追星行列,更多中小学生希望与自己喜欢的明星能够“近距离接触”,甚至加入粉丝群。不少骗子嗅到了商机,以明星的名义对这些学生进行诈骗。面对这类骗局,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1.家长朋友们应该避免把微信、支付宝密码等重要的信息告知孩子,未成年对金钱缺乏概念,很容易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之中。
2.教育孩子应该合理使用手机,切勿向陌生网友转账汇款,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提醒孩子支付可能遇到的风险,告诉孩子转账之前一定要告诉家长核实情况。
3.注意引导未成年人不要盲目追星,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安全意识,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牢牢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