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入户便道,栩栩如生的彩绘墙画、整齐划一的垃圾回收箱……走进福清市的乡村,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家园美不美,生活好不好”直观体现群众幸福感。福清市以党建为引领,明确行动目标、主体责任,形成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出动、党群互动的工作模式,建立常态化机制,营造抓实、抓细、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从而实现人居环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效果,持续擦亮乡村振兴美丽底色。
聚焦党建引领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主旋律”
福清市将党建引领作为“方向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明确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一方面,将党委负责作为“大底盘”,通过实行“党建引领、支部发力、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生态共治模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充分依靠各镇、各村党组织,成立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领导抓点、干部包村、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守护者”网格治理新模式,各村按照“镇驻村、村包点、点分网、网系户”的原则,设置“包片领导-‘一肩挑’书记-村包点干部-‘守护者’”四级网络结构,科学划分小网格,每个小网格推选一位“守护者”任网格长。由“守护者”深入网格,以“六清一改”行动为抓手,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分解到每家每户,做到人人守护好家门口的环境卫生。
通过“大底盘”和“守护者”双管齐下,各级党组织聚焦重点工作,紧盯辖区卫生死角、废旧房屋、乱堆乱放等开展重点排查整治,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垃圾处理实施定点收集、定点倾倒、定时清运。同时,结合“双报到”“万名干部下基层”行动,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清除河道垃圾,查处乱排乱放,确保河道的清洁畅通,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聚焦支部带头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结号”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契合了农村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福清各村党支部找准作用发挥的有效切入点,坚持以凝聚力提升工程为抓手,推动村党支部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实行一村一策、综合施治,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在“净起来”“绿起来”基础上,向“美起来”迈进,助力“旧貌换新颜”。
在此过程中,各村党支部坚持以“三会一课”制度和“主题党日”活动为依托,充分利用绘制文化墙、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公示栏、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植树绿化、开展“六清”、整治“六乱”“厕所革命”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目的、要求和措施,做足做细群众思想工作,真正实现美好家园共建共治共享。
同时,坚持以“村环境卫生评比”为制度,以“五美庭院”“文明户”等评选为契机,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通过现场观摩、对比打分的形式进行评比,打造示范典型、树立榜样标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聚焦党员示范敲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福清市不断增强党员身份意识,明确党员责任区,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健全落实干部驻村联户、结对帮扶等服务群众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锤炼党性的必修课,让广大党员拿起工具进村入户,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群众。
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各村积极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随手拍、前后比”活动,发动群众主动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问题,随手拍摄“脏乱差臭”现象和不文明行为,发送至所属片区微信群里,并把整治后与整治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在村公开栏设置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红黑榜”,褒扬先进、鞭策后进,形成全民争当文明户的良好氛围。

聚焦党群互动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奏曲”
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是人民群众。福清市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党务责任制,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党员通过入户走访的方式开展党群活动,广泛收集党员群众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结合群众需求合理布局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去年以来,南岭镇多次召开镇村会议、村两委及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和群众商量,征求群众建议,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通过“六清一改”“护河爱水、清洁家园”“垃圾分类我先行”等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整治,在村庄面上清洁的基础上,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拓展,突出清理死角盲区共300余处,转运陈年垃圾20余吨,达到创造美好环境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效果。


一村一落皆美景,美丽乡村相辉映。如今的福清市处处展示着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描绘生态宜居新画卷,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强大号召力,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组织员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