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1103 发表于 2021-3-19 14:26:09

在老建筑里聆听历史,知遇时代

老建筑诉说着城市的过往将建筑者的风格、使用者的趣味容纳其中
发生在这里的故事,生长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构成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流光容易把人抛,最难割舍是故居。
利桥的老街和巷弄,是历史留给玉融一段百感交集的记忆,敲打着尘封已久的幕幕岁月。与最古老的“原住居民”宋井、远眺山水近瞰街景的瑞云塔、几经修葺的龙首桥一起,记录下一街一巷历历往事,虽不可溯,心向往之。
利桥效果图

荷园南临利桥古街,于1936年始建。

荷园第一代主人名为周荷衢,荷园名称取其“荷”字,以荷为园,其实园内并无种植荷花。据传,园门檐上“荷园”二字是他读初中时书写的,庄逸俊雅,颇见功力。荷园现在居住的主人是周文老人和他的堂兄弟及其子女,是荷园周家第三代。荷园是分三次建造的,最初只建了一座较小的红砖平房。1937年,“7·7”事变发生,日寇侵占华北、上海,亲属们纷纷回到福清避难,家庭人口多达近50人,因此匆忙兴建了南楼。现金不足加上时间仓促,所以房子质量偏差,目前坍塌残破也最为严重。利桥实景图
园中最美的北楼,兴建于1948年。此时周家事业出于鼎盛时期,所以房子建得精致考究,质量最好。一层正门为会客厅,楼上有一个客厅是专门用于聚会、会餐、娱乐的场所,当年福清的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经常在此聚会宴饮。

荷园楼房三次建造体现了不同风格、档次和特色,我们也能在其中看见时代的变迁与家国一体的跌宕起伏。
内容部分节选自《利桥史话》荷园篇作者:郑训斌

瑞云塔矗立于此,距今已400余载。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战略高点和交通要地,瑞云塔和利桥曾被日军占领,许多热血青年殉难于此。


利桥实景图1941年4月20日福清第一次沦陷,日寇曾在利桥桥北构筑碉堡、铁丝网等工事,又在瑞云塔上架设多部轻重机枪。当年5月13日,国民政府福建省保安纵队二团第五中队组成突击队,从利桥南端向桥北的日军发起猛烈进攻,中队长胡宏儒率领突击队冲过利桥,杀入敌阵,摧毁了敌人的桥头堡,消灭日军20余人。但是瑞云塔上的敌人居高临下,据塔顽抗。胡宏儒率第五中队强攻,未能攻下瑞云塔,胡宏儒与该部数十名战士中弹牺牲。


利桥街区,镌刻着这座城自唐以来的斑斑史痕。这里不仅是福清人民共同的乡愁印迹,更是历史的记录者,传统的坚守者,与时代发生的舞台。

利桥效果图
未来,利桥街区在东百集团与清华同衡建筑规划院的共同努力下,将以一江、一街、一塔为依托,形成“两核、两轴、一带、六片、多点”规划结构,划分为“利桥街-东门河-龙江”商业片区、侨厝院落文化体验带、瑞云里文化展示区等功能片区,串联城东、城西两大城市片区独树一帜城市发展结构,形成传统鱼骨状街区系统,旨在再现利桥昔日繁盛与今时风潮。

从传承到启新,东百皆以史为基、以情怀为守,启新利桥,书写未来。

温馨提示:1、文中所有图片、模型、文字描述等仅供参考,不作为合同依据;2、本资料中对项目周边环境、交通、教育、商业及其他配套价值的介绍旨在提供相关信息,周边规划设置不排除因政府规划、政策规定及开发商未能控制的原因而发生变化,本资料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代表出卖人对此做出了邀约或承诺;3、本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解释权归东百福清置业所有;4、本文发布期为2021年3月,若有更新以更新资料为准,敬请留意最新资料;5、文中部分素材(文字及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其真实出处,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3452636 发表于 2021-3-19 16:59:26

广告吧

不甘师傅 发表于 2021-3-19 16:59:43

所以什么时候建好

次要人物 发表于 2021-3-19 16:59:47

{:5_27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老建筑里聆听历史,知遇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