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清要是没有这个人,我们连“光饼”都没得吃...
福清光饼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干粮了,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松脆可口,香酥怡人,久负盛名,是福清人喜爱的传统风味。据记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1年)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寇,见连日大雨滂沱,军中不便升灶埋锅,遂下令烤制烧饼,穿孔挂于将士胸前,作为干粮。
福州光饼,南平光饼,福清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饼,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
烤光饼用的是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
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
在福清,沿街到处都可见卖光饼的小摊,那小摊上的光饼堆如小山,成了福清街头一景。 从前,光饼都是百姓吃的,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风水轮流转吧,如今福清的大酒楼、大酒店,也把光饼剪个口,夹上红糟肉、笋干、豆腐干、海蛎饼等,当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点心。
小编最近发现民族英雄戚继光题材的影片在荧幕上很少出现,大家只知道戚继光在福清抗击倭寇时发明了光饼,殊不知这位戚战神的英雄事迹,那我们一边吃着光饼一边了解一下这位光饼创始人的资料!功夫影星赵文卓、洪金宝、万茜等实力影星主演的古装历史动作电影《荡寇风云》即将上映,讲述的是一代名将戚继光带领中国首支特种部队,戚家军抗寇的故事。
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初一,子时,江南漕运把总戚景通在惴惴不安中等来了儿子的诞生。东方破晓,旭日初升,万物撒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芒。戚景通看着窗外充满希望的一幕,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戚继光”。
战神戚继光的战斗指数一百,但凡遇到戚继光的倭寇,生还指数尚且不到百分之二十。他所经历的是13场战役,均横扫敌军,最多一次我方的伤亡人数仅仅69人,敌军伤亡是我们的30倍,真是军功彪炳,空前绝后。
当时福建倭患严重,朝廷派戚继光南下到福宁(今霞浦),仅用3小时就全歼盘踞在横屿多年的倭寇,名声大振。本来,戚继光消灭了宁德霞浦沿海的倭寇已经完成了任务,可以班师回浙江。但他听说福清倭患也很严重,决定南下福清。当时福清的龙田、海口是福建倭寇的巢穴,戚继光以夜袭的战术,连破闻读、上薛倭巢,直捣龙田总巢,倭寇抱头鼠窜。
戚家军离闽才一个多月,倭寇又卷土重来,变本加厉对福建沿海肆无忌惮地掠夺,甚至向龙岩、松溪、大田、古田等内地县份蔓延。戚继光回浙江不到半年时间,扩军万余人,从闽北进福州,直插福清。集结在福清沿海的倭寇闻风而逃,缩回日本去了。
福清乃至全省沿海能取得抗倭斗争的最后胜利,有两位民族英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位是被誉为“海上蛟龙”的秦经国(出生在福清海口镇东卫),一位是被称作“陆上猛虎”的戚继光,即“秦龙戚虎”。
名将陨落: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
赵文卓说:“对于能够亲自演唱主题曲,还一边扮演戚继光,一边唱着戚继光将军所着的军歌,感觉能跟戚将军心灵相通!”
来源:看福清 大弟弟,转载请注明来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