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福清市医院骨科引入“医疗黑科技”
近日,福清市医院骨科引入了一项新兴“医疗黑科技”——人工智能辅助术前设计AI系统。8月4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张文明教授和黄子达博士的指导和帮助下,福清市医院麻醉科和手术室团队全力配合,骨科团队成功开展了一例人工智能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
据张文明介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引进这项新技术1个月,有部分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病人使用了这项技术。通过这次合作,福清市医院引进这项人工智能技术并顺利开展,这是在福建省县市级医院中首例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智能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及模拟手术结果
该系统采用全球首创的三维分割和解剖识别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提供堪比“北斗”导航式精准的手术规划和指导。医生只需要在该系统中输入患者的CT扫描数据,系统就能自动进行三维重建和精准分割。不仅能够生成髋、膝关节的三维影像,还能自动匹配合适的关节假体型号、规划最佳安放位置和角度,最终生成交互式的规划报告及模拟手术结果,让医生对手术的位置、角度一目了然,提高手术效率。
本次手术患者为一名76岁女性,身高仅140cm,右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同时合并严重的脊柱退变性侧弯。为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术前,福清市医院骨科手术团队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采纳并使用了这项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展开个性化术前规划。
▲术前X线片示右髋关节发育不良伴脊柱侧弯畸形
术中,参考三维术前规划中标明的截骨高度、前倾角、偏心距、尖肩距、假体型号大小等关键参考指标,精准实现术前计划。在该手术方案的帮助下,所用假体型号、角度与术前计划完全一致,髋关节活动度良好,术后复查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大小适中,肢体长度恢复。
在快速康复理念(ERAS)的指导下,术中运用长效局麻药物注射、术后麻醉镇痛等处理,患者术后没有明显疼痛,活动自如,早期进食(不需要术后禁食6小时),术后第一天即下地负重行走。
“我对这个手术的恐惧持续了大半年时间,一直下不了决心来手术,最近实在痛得不行,无法走路才鼓起勇气来做手术,没想到手术后一点都不痛,医生们的技术精湛,为患者造福。”患者和家属为医院这项新技术赞不绝口。
▲术后骨盆X线片提示髋关节假体位置与术前规划完全一致 双下肢等长
▲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行走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髋、膝关节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体中急速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骨关节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过1亿。2019年我国人工关节置换量已突破80万台,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关节置换市场,且手术量预计将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传统的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依赖术中所见及骨科医生的临床经验,医生常需于术中反复比对以寻找最适假体大小,同时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病情复杂等问题,导致有部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满意度偏低。本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福清市医院人工智能技术在人工关节置换领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将全面提升关节置换手术的精准度,进一步推进手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来源/健康大福清编辑/晓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