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26名家长被骗走约2万元,福清警方跨省抓获两名犯罪...
“本来都没抱希望,但没想到,我们被骗的646元教材费还能被追回来。”8月6日下午,在福清市公安局电信诈骗赃款发还仪式上,福清学生家长代表陈先生对警方快速侦破诈骗案给予由衷点赞。当天,共有26名学生家长领到了警方追回的约2万元赃款,并向警方送上锦旗表谢意。01、男子潜入班级群,冒充班主任收取教材费
今年3月初,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各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都安排在家上网课。3月7日,在福清市一所中学的班级群里,“班主任”突然在群里发出通知要收取教材费,每人646元,群聊里还附上收款码,让家长们微信扫码付款。
“因为看到是‘班主任’发的通知,微信昵称和头像也都对得上,当时我们并没有太在意。”
学生家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在收到通知后,他就立即通过收款码转了646元,并将支付账单的截图也发在群里。
陈先生说,班级群里约有50名家长,当时先后有16名家长立即支付了教材费。而对于未缴费的家长,“班主任”还催着家长们要尽快缴费。
大约过了几分钟,有一名家长觉得不对劲,她发现班级群里竟然有两个相同的班主任昵称和头像,就在群里问是否同一个人。
“当时假冒的班主任还马上回复称,两个微信号都是她的。”陈先生说。
随即,真正的班主任及时出现,并通知大家:“大家注意!我只有一个微信,刚刚那个不是我,是骗子!大家不要转账!”
此时,假冒的“班主任”立即退出了群聊。这下家长们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被骗了。
当天,群里共有16名家长共被骗走了10336元的教材费。事发后,班主任立即报了警。
无独有偶。今年4月2日下午4时许,同样在福清另一所中学班级群里,男子通过群二维码名片加入班级家长微信群,并以相同的手段骗走10名家长共7813元学习资料费。事发后,班主任也立即报了警。
“即使平时有收教材费或学习资料费等,我们也是收取现金或者通过家委会统一收齐后上交,一般不会直接支付到老师或者他人的微信上。”一名班主任对记者说。
02、两起案件系同一伙人所为,警方跨省抓获两男子
福清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高山派出所等接警后迅速展开调查,发现这两起案件系同一伙人所为。经办民警经过深入研判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今年4月9日,福清公安局高山派出所副所长郑立带领民警,并联合刑侦大队奔赴距离2400多公里的宁夏吴忠市进行跨省抓捕,疫情期间,民警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在当地警方的紧密配合下,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随后,另一名同伙曹某向福清警方投案自首。两名男子到案后对诈骗事实供认不讳。
经审查,李某和同案曹某系宁夏吴忠市人。因年轻人消费观念扭曲超前,经常和一些朋友出入高消费场所,爱添置奢侈品,铤而走险俩人合计实施诈骗。
同时,经过预审深挖,两名犯罪嫌疑人还供述自己以同样手法诈骗其他省份的受害人达数十名。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两名男子是如何潜入班级群呢?
据福清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施鹏介绍,违法犯罪分子在QQ软件上先搜索全国各地的学校的QQ群,加入群之后会冒充转学生或者插班生名义添加群内的学生,并骗取家长微信群二维码名片,经扫描家长群二维码混入家长微信群。
“诈骗分子悄悄潜入各个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在熟悉班级情况,了解班主任作息规律后,趁班主任上课或休息期间,换成与班主任相同的头像、昵称,以收取学习资料费等为由行骗。”施鹏说,两名男子在群里还唱双簧,一个在发布通知后,另一个则立即扫码支付交费,并将截图发在群里。许多家长见是班主任发布通知都会立即响应,收款率较高。同时由于家长群的可靠性,很多家长不会怀疑。等真的班主任看到信息的时候,骗子就立即退群走人。
03、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警方提醒市民多加防范
对此,福清警方也提醒各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要擦亮眼睛,对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新加入成员身份进行及时核查,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
同时,如遇班主任在群内收费情况,各位家长要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班主任头像(微信、QQ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如果有,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各位家长还可以通过向班主任直接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等孩子放学回来后再确认缴费事宜,避免被骗。如不慎被骗,请及时携带证据材料向警方报案。
同时,福清警方还提醒,目前刷单类、贷款类、冒充公检法类等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市民应妥善保管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遇到陌生人通过电话、短信等途径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福建法治报福清政法综治全媒体中心出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