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机灵弟 发表于 2020-5-28 08:50:32

厉害了!福清的大型艺术稻田,出自他之手!


在海口镇三华农场,有一个大忙人,农场里的什么事他都能干,上到上 级领导调研检查陪同讲解,下到田间指导工人种植、嫁接、养护、施肥、施药、收成,俨然是农场里的一个多面手 “管家”。
可他并不是“管家”,而是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一名农技“专家”。

他,就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驻三华农业科技特派员陈钟佃。

陈仲佃是罗源县人,父母和祖辈靠种田为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他也爱上农业,学的专业也是农业,加上对农业的执著,顺理成章地成为农业技术专家。

2016年,陈钟佃与福建三华农业有限公司进行科技对接,入驻企业。他主要辅导三华公司规划生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入驻以来, 他先后引进多个水稻、果树新品种,通过改变经营模式,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不仅帮助三华公司提高了农副产品质量,还促其效益大幅增长,年节约生产成本100多万元。

做农业,最忙的是春耕备耕工作。陈仲佃不仅要调度机械设备,检查农资化肥,安排工人上岗,还要迎接上级领导的调研检查,以及各级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等;白天除了把田里事情安排妥当外,还要制作宣传材料、 展板等,晚上撰写各种汇报材料,有时一直忙到深夜。

他曾风趣地说:孤单地忙着,幸好还有一片蛙声陪伴。

陈钟佃的爱人和孩子都住在福州,忙的时候,他周末都没时间休息, 更没时间回家与家人团聚。还好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想家人时来个视频, 驱除寂寞和想念。有时周五晚刚到福州,农场临时又有事情,他又得立即赶下来。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非常大,对农业企业, 尤其是种植业的影响更大。春节期间, 三华公司的蔬菜每天都在成熟,尤其是莴苣、花菜。

考验智慧和能耐的时候到了,期间,公司领导与陈仲佃进行深入交流后,让他提出工作方法与应对方案,请他主导抢收成保供应工作。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六,陈仲佃第一时间赶到公司,对所有田块的蔬 菜长势进行分析,并根据天气状况,做好抢收的准备工作,很快就拿出了应对方案。

首先,要解决劳动力问题。蔬菜的收获是重体力活,往年有专门的一条龙 服务队,这些服务队都是来自省外的青壮年。由于疫情,这些队伍无法进场作业,于是陈仲佃拿出了一个方案,启用本地的劳动力,公司原有本地员工50来个,都是50岁以上的女员工,陈仲佃让她们动员妯娌、姑嫂、叔伯、兄弟等帮助公司渡过困难的特殊时期。

其次,是解决蔬菜周转问题。春天的天气,阴晴不定,雨水比较多,在 晴天收获比较多,又无法及时运出去时,立即启用2019年建成的农产品加工中心,组织技术人员,调试各种机器,地里收获的蔬菜可以分批投放市场,每天多收的蔬菜,也可以放在冷库贮藏保鲜。

这样,蔬菜大部分可以发往较近的市场,保证了市场供应,避免公司农产品的损失。

三华公司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注入了休闲农业元素,粮食作物生产过程可以兼顾科普教育和观光功能。

陈仲佃提出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开展艺术稻田制作的想法,并在2018年开始实施,三华农场稻田艺术选题后来被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有一次,记者到农场采访,四处找不到他。农场里的员工说,陈仲佃在 水稻田里插秧。果不其然,陈仲佃挽着裤脚和袖子,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在 泥田中央丈量稻田艺术字体大小和间距。

他说为了能够把稻田艺术做好, 就是浸在冰凉的水里也是开心的,身上弄点泥,根本不算什么。这是责任,选择这份职业他无怨无悔。

4年来,陈仲佃为企业共立项实施省重大专项——“有机固体废物高效快速生物堆肥及农林业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省公益类专项 “耐盐碱豆科牧草品种筛选及在芭乐园套种效果研究”、“台湾珍珠番石榴 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番石榴新品种引进与智能化生态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经费100多万元。

同时,还帮助企业获得“高标准农田建设”、“集约化育苗中心”、“水稻全程机械化育插秧中心”、“多功能玻璃大棚”、“闽台农业合作新品种引 进”、“农机合作示范点建设”、“芭乐物联网建设”、“果蔬自动分选及冷藏车 间”等各级农业财政项目10多项。

在项目建设中,建成多功能生态玻璃大棚1000多平方米,集约化育苗中心2560平方米,实现种苗繁育设施规模化。

为了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他为农场引进火龙果、番石榴等3个果树新品种,累计种植果树8万多株,实现了果园改造更新种植。在番石榴果园进行豆科牧草、黄花萱草、观赏南瓜等套种,同时建成番石榴可追溯体系。种植模式的改变,使果园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他的积极运作下,2016年,福清市首家全程机械化育插秧中心在三华农业基地投入使用,实现了水稻生产过程智能化浸种催芽、自动化播种、温室育秧、机械化插秧、无人机飞防、机械化收割,实现了水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

日前,公司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其中水稻机械化水平达 100%以上。育供秧中心每年除为本公司自有水稻育秧1500亩外,还为周边种植大户育秧2000至3000亩。

出于产业发展的需要,他牵头运作,实现了三华农业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师大福清分校、浙江蓝城农业、福建农林大学等进行科研基地共 建,由生态所罗涛所长主持“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产品安全利用示范基 地”落地公司,在火龙果、水稻、番石榴等作物上进行区试试验,在共建基的建设中,他担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多个基地的技术指导专家,并为企业引进本科生6名,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壮大了企业的人才队伍,提高了研发水平。

4年来,为企业接待来访或实习人数达3000人次,为农林大学、农职校、福州高新区等联合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800多人。

对于这几年的工作经历,陈仲佃表示,有苦有甜,因为热爱生活、热爱 农业,因此执著于农业科研,他乐此不疲地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也正是因为热爱,他觉得所有的汗水,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厉害了!福清的大型艺术稻田,出自他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