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黑夜里最靓的仔”
疫情防控攻坚战打响以来,渔溪村坚持党建引领、同心战“疫”,以“党徽闪耀在胸前,党旗飘扬在一线”为载体,号召广大党员,联动团员青年,凝聚乡贤力量,通过坚守岗位亮身份、树好形象做表率、身先士卒挺在前、冲锋战斗在一线,把党旗插在镇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渔溪”温度与群众齐心
凌晨1点的渔溪村人声渐静,村委办公楼的灯却还亮着。村书记陈康云、村主任王荣辉和两委干部刚从高速口临时检测点送餐回来,又忙着汇总整理人员摸排信息、落实居家观察代办事项。
大年初二至今,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他们直接住到了办公楼的“胶囊宿舍”里。
☆ 有着二十多年糖尿病史的陈康云,甚至把“急救药箱”搬到了办公室。☆ 小儿子刚满三个月的王荣辉,每次都得“悄悄”回家、“偷偷”出门,因为舍不得大女儿的那句“爸爸再抱抱”。
村民们都说他们是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似乎有使不完的干劲、用不完的力气,在工作的岗位上“一刻也不停歇”。
“火线”速度与时间赛跑
“新闻里听闻这次疫情这么严重,年夜饭也吃不香了。”大年初一下午,陈康云就组织两委干部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所有聚集性活动必须一律取消!”陈康云节前就预感到这次疫情的紧张态势,当机立断,提前布置好相关工作:取消寺庙活动、上元活动,关闭教堂、老人会、幸福院等公共场所。
截至目前,渔溪村累计劝禁居民取消酒店宴席135桌;劝散聚集攀讲28次,宣教参与群众260人;劝禁聚集打牌8处,劝退参与群众42人;关停棋牌室、KTV等娱乐场所10家,劝导588家沿街商铺延期营业。
968户人家,3753个村民,村两委协同片村干部、包村民警深入村民小组开展地毯式摸排,做到村不漏宅,宅不漏户,户不漏人。
“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刚下发了六七十个湖北返虞人员电话信息,今晚必须不折不扣逐一摸排。”加班加点、核实信息、摸排走访,是支委委员杨花的日常。嫁到渔溪村17年,进入村委工作2年,她从一个不会方言的小姑娘逐渐蜕变成一个应付自如的女干部。
截至目前,渔溪村辖区内累计摸排外省返虞来虞人员55人,其中28人解除隔离,27人居家观察。面对个别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两委干部总是耐心劝导,直至把思想工作做通。“战疫”力度与家国同行
“再来点盐巴,”渔溪村街尾幸福院的厨房里一阵喧嚣,村两委有的拾掇菜、有的洗海蛎,默契分工、井然有序。“在家里都没这么勤快,”他们互相打趣着,一锅热气腾腾的海鲜线面新鲜出炉。装锅、打包、装车,终于在半夜11点半,把现煮宵夜送到了渔溪高速出口防疫临时检测点的值守人员手里。这个寒冷的雨夜,高速卡口值守人员心里却似春暖花开。
原来,得知高速出口设立防疫临时监测点,30名干部三班倒24小时防疫值守,渔溪村两委干部便急在心里,为了发动爱心乡贤捐款捐物,他们费尽心思。福清市渔溪商会执行会长、渔溪村乡贤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李朝勇接到电话后,当即决定从2月3日起至疫情结束,每晚为这些值守人员捐赠现煮宵夜,“多买点肉和海鲜,大家真的辛苦。”李朝勇甚至多次“探班”,当起主厨。
为了保证食材新鲜,支委委员俞孔强当起了“红色跑腿”,每天早晨上街采买,从不间断。非常时期,请工困难,陈康云、王荣辉便志愿出工出力、烹制宵夜。大米粉、海鲜面、加工鱼丸、手工肉燕、海蛏滑粉……黑夜里,他们抬着保温锅穿过巷子的身影晃动着,一道道暖心宵夜从街尾幸福院送到了临时检测点。
(福清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