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医院成功救治一名1.3kg极低体重早产儿
“生命的到来是很珍贵,真的很感谢郭医生、陈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从死神手中抢回了我们的孩子,后期也很用心负责地一直关注小孩,很感动!”提起福清市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的父亲张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事情还得从两个多月前说起。9月21日晚上19时,安静的福清市医院经历了一场特殊“考验”。但医务人员的行为诠释了何为专业,何为“守护天使”。“当时的情况很危急,孕妇到达产科时,胎心监护仪显示胎心减慢,已经接近微弱,并提示胎儿窘迫。”值班医生陈文娟表示。因为孕期只有30周,患儿胎龄小,如果没有正确积极的抢救措施,存活率极低。刻不容缓,孕妇立即被送往急诊进行剖宫产。手术室里医生有条而迅速地进行麻醉、剖开腹部和子宫壁、取出胎儿和缝合……整个诞生的过程非常安静,不免让在场的人都心头一紧。19时51分,宝宝剖宫产娩出,但已经没有自主呼吸,心率只有80多,肌张力弱。医生当即对胎儿进行复苏抢救。
“新生儿的抢救就是与时间赛跑,必须争分夺秒!”新生儿科主任郭廷耀表示。陈文娟与助产师、麻醉师立即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保暖、刺激、持续气囊加压给氧。5分钟后,患儿开始恢复自主呼吸,心率也明显改善,肤色渐渐转红,出现了哭声,复苏成功。
但情况还是不容小觑,患儿在复苏完后直接转至NICU放辐射抢救台继续进一步救治。接着很快出现了败血症、休克的症状,以及DIC(新生儿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必须马不停蹄的进行救治。患儿病情稍微稳定后,被放入了早产儿暖箱。但新生儿科的医生们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必须时刻注意,重点看护。究其病因,科室医生猜测引起患儿早产的“元凶”可能是宫内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这个极低体重早产儿仅有1.3kg,巴掌大小,蜷缩成团来到这个世界。胳膊仅有成人拇指般粗细,青紫的皮肤下掩藏着脆弱的、纤细的血管。“脑出血是后期病情稳定后做的颅脑MR检查确诊的,应该是出生时就有的。这些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常有的并发症。”郭廷耀表示。孩子的病情稳定后,他依然不放心孩子的身体,坚持将检查做全面,如有遗忘,后果不堪设想。据介绍,患儿在院期间,病情反复,后期甚至还出现消化道出血、贫血、NE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血小板一度低到13(正常婴儿的血小板为100以上),医生多次进行输血,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在抗感染、抗休克的战斗中,新生儿科的每一位医生都不曾退缩。
为了减少患儿每天输液扎针的痛苦,医生还采用PICC置管(经外周穿入置中心静脉的导管,可以长期为患者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不间断且精确地输入早产儿营养液。让其在不能进食时,也能保持有足够的能量提供,维持生长发育。尽管病情不稳定,医护人员还是努力的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通过精心护理,细心观察,一旦发现病情细微变化,就立即改变治疗方案。在新生儿科全体医务人员的悉心医治和精心照顾下,患儿的小脸一天天红润,体重也一天天增长。“住”了47天后,终于迎来出院,体重已达2.16kg,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早产儿因为提早离开妈妈肚子里,发育不完全,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随时有后遗症发作的可能,福清市医院对出院的早产儿视如己出,出院后依然会进行随访,一直到孩子两三岁,确保后遗症一旦产生,可以及时进行救治诊断。
这么低体重早产儿救治在福清地区尚属首例。这是新生儿科、产科及麻醉科等多学科综合实力的体现,展现的是整个医院的水平和团队精神。正是因为有这些“战士”,生命才能延续,脆弱也能被救治,这是一场捍卫生命的“保卫战”。未来福清市医院将不断培养人才,让整个团队都齐头并进,更加专业,让福清市整体医疗水平更进一步,不断向市级医疗水准靠近。
福清市医院供稿:东南网福清站 华欣通讯员:谢婷婷 摄影图:陈宇辰总编辑:何荔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