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拼在一线】治水,让福清更美好!
《治水,让福清更美好》市湖库办 吴骁
“雨来哗啦啦,雨过干巴巴”,这是福清人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在老福清人的印象里,他们曾经历过两次治水:60年前,东张水库建设,改变了福清“十年九旱”的缺水历史;上世纪90年代,闽江调水工程,引入“远水”才解了福清的“近渴”。如今进入新时代,福清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治水”更是迫在眉睫。2018年,全市吹响了全域综合治水的号角,“一村一池塘”、“污水零排河”,一项项治水工程在玉融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我很有幸,也成为了治水的一员,参与到了这场虽然辛苦但意义非凡的战役中。治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每一天都是超负荷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夏天,炎炎的烈日加上多雨的季节,我们在下乡的过程中经常是一会儿暴晒、一会儿淋雨。印象最深的是去年10月的一天,我们在下乡指导污水零排河工作时,先是在烈日下暴晒长达4个小时,又突然淋了一身倾盆大雨,同事们都有点中暑的迹象,却没有一个人提出请假,因为水利工作的特殊性,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所以我的同事经常开玩笑说我们水利干部,不怕苦不怕累,最害怕的就是生病,因为一旦有人生病请假,就有可能耽误整个工作组的进度。所以,我们从不轻易请假。
去年10月的一天,上迳镇的办公室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老奶奶的声音,她略带愠怒地询问:“我的孙子真的就这么忙吗?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还不回家,我们家就在福清,他愣是一个月多月都没回过一次家…”老奶奶口中的主人公,就是我们的领头羊--周德雄。从2017年3月,全省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他就不停的忙碌着,拆河边的鸡鸭场,清理河面的渔网渔箱,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只要是跟提升水质有关的工作,就都有他的身影。
去年,湖库水系连通工作及污水零排河百日攻坚行动陆续地开展,周德雄便更加忙碌了,早上下乡,下午开会,晚上还得加班写材料。他常常错过了吃饭时间,更别提回家与家人团聚了。难得几次能在食堂碰到他,看到的,却是他累的直也直不起腰……水利站的那盏灯,总是孤独又倔强地亮到了凌晨。
周德雄只是众多勤勤恳恳治水人中的一员。这一年多来,各行各业的“治水红马甲”不断地出现在各条渠道河道、各个山塘水库的旁边,“走渠巡水查污染”在玉融大地上蔚然成风。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上迳镇的水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就拿玉屿村来说,以前村民自家污水直接排入村里的小溪,每天全村生活排污量将近50吨。各家各户门前的河沟里,垃圾横溢,污水乱排,臭气熏天。现在通过截污纳管,将生活排污全部接入多级氧化塘,经过多道净水程序,处置达标后再用于农田灌溉,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确保污水零排河。如今,整个村干净了、水美了,门前小溪里鱼翔浅底。
上迳镇的治水成效只是福清全域综合治水的一个缩影。2018年,全市完成清渠清河703公里,渠道截污1562处,实施了18处渠道环境美化的提升工程。全市1335个自然村已建成池塘1386口,许多农村河道水质稳步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正在玉融大地上逐步呈现。
综合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虽然辛苦又艰难,但我们仍旧坚定不移的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践行着“统筹全流域、构建大水网、城乡一体化、建设水生态”的总体思路,一起助推并期待着福清,这座滨海小城的,华美蜕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