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孩游泳回来一周后神秘死亡,这事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一个小男孩游泳回来一周后,竟然神秘死亡!医生检查死因后,说他是溺亡的!发生了什么?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名叫弗兰基的小男孩儿,他生性活泼开朗,特别好动,喜欢各种各样的运动 。
对于一个4岁的小男孩来说,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然而,悲剧总发生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
就在上周末,北美的夏天气温有些微热,弗兰基缠着父母一起去了杜特斯城市大坝。
游泳时,弗兰基曾在膝盖深的水里面玩耍,一直都平安无事,除了曾有一个从远处打来的大浪打在了他的脸上,让弗兰基一头扎进了水中。
当时爸爸就冲过去把他扶了起来,弗兰基还表示他觉得还ok,没怎么受伤,又继续玩儿了起来。
然而,第二天夜里,弗兰基突然感到不适,并开始呕吐和腹泻。
他的爸妈以为只是小孩子普通的肚子痛,就给弗兰基吃了些止泻药,让他在家好好休息。
就这样过了整整一周,一天夜里,小弗兰基又感到自己肩膀很疼,他的爸妈准备第二天一大早领孩子去医院看看。
也就是这个夜里,当妈妈陪在熟睡的弗兰基旁准备睡觉时,弗兰基突然醒来,睁大了双眼,并长长的吸了一口气。
奇怪的是,弗兰基一直都在不停地吸气,却一直没有吐气。
发觉事态严重的父母立即将孩子送到了医院,却被告知弗兰基已经过世了...
悲痛欲绝的父母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白天还生龙活虎的儿子,晚上就去世了?
根据医生解释:
弗兰基在被送到医院前,已经有一个多小时无法顺畅呼吸。他的肺部和心脏附近都发现有水,弗兰基的最终死因是溺水!
这一切,都源于一周前打在他脸上的那个浪花。
当时弗兰基的肺部仅仅吸入少量水,表面上看起来与平常无恙,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步发生病理变化。
科学家认为,病变可能与体内的水进入肺内破坏肺表面的活性物有关。发生在弗兰基身上的,就是干性溺水的一种少有表现形式:
二次溺水!
其实,“干性溺水”本来是很常见的。
在我们身边遇到的溺水事件中,大部分溺水者都是“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
比较专业的解释是: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水或者是惊吓,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不能正常呼吸,窒息而亡。
换句话说,干性溺水,是自己把自己憋死的。
小孩很容易发生“干性溺水”,去游泳池游泳,呛水了,刺激到了喉部肌肉,回家之后,喉头肌肉发生痉挛,导致呼吸道关闭。
于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湿性溺水:
人淹没于水中,本能地引起反应性屏气,避免水进入呼吸道。由于缺氧,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从而使大量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肺内分流增加,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研究表明:只有少数溺水死亡者(15%)肺部吸入多于22 ml/kg的水。
“干性溺水”需要父母们重视:
(1)游泳时,家长要时刻盯着孩子,发生呛水时,尤其要小心,因为呛水,容易引发喉部痉挛。
(2)游泳结束后,不要掉以轻心,如果孩子有呼吸困难、嗜睡、痉挛等症状发生,及时送去医院。
更有这样的溺水事件,每年都在敲警钟!
有一些孩子去游泳,而且并不是去下河下湖,而是由家长带着,去设施设备救生员齐全的游泳中心玩水,但依然会遭遇溺亡事件。
为什么会这样?
在浙江的一个泳池里发生过这样的溺水事件。
一个孩子,在浅水池带着游泳圈游泳,不小心从游泳圈掉下来,落到水中。
最初,刚落水时,孩子有短暂的挣扎。随后,孩子沉入水中,开始变得安静起来,不会扑腾,不会挣扎,也不会呼喊。
如果不仔细去看,孩子仿佛是在玩水,只是潜入水中,而根本不会想到他溺水了。
你会看到,在这个泳池里,孩子周边那么多大人,但没有一个人动手去救那个孩子。
因为大家都没感觉到孩子溺水了。
其实,这是绝大部分人关于溺水的误区:溺水的人会呼救,会挥手大喊,会使劲扑腾,总之,会发出求救信号,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其实,人真实的溺水状态完全不是如此,尤其是孩子。
他们不会呼救,他们不会使劲扑腾,他们也不会挥手。和电视剧里描述孩子溺水会大声呼喊的画面,截然不同。
在周边人看来,处于溺水状态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异常。他们会站立,头微微仰着,双手在水里划动,就像在潜水玩一样。
孩子溺水的真正状态,就是不会呈现什么异常状态。
网友@加州桃子小姐弟也碰到过相同经历,她写过一篇博文,总结了孩子溺水的几种特征:
第一,孩子在溺水状态时,不会折腾,而是安静地站立在水中,半仰着头,意识模糊。
这是很可能发生的情况。
看这张图:
这是孩子在溺水时的真实样子,半个脑袋在水里,半个脑袋在外面,手不停在水中划动。
在外人看来,他们就仿佛把头埋在水中潜伏玩水,而不会认为他们溺水了。但他们的的确确处于溺水状态。
第二,孩子戏水一定会发出声音,只要孩子突然安静下来,大概率是出现了问题。
如图:
很多宣传孩子溺水的公益漫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孩子一边往下沉,一边呼喊救命。这是假的。
孩子溺水时,很难发出声音的。
这也是假的,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你无法判断孩子是否有危险,就看他是不是在水里手脚挥动、玩得开心,如果安静,不说话,立刻下水救人。
第三,@加州桃子小姐弟说,孩子在溺水时,没有踢腿的动作,很快会沉下去。
这一点,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孩子在溺水时,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呛水,第二个过程才是溺水。
呛水过程中,孩子会扑腾,会在水里起伏。这个过程很短暂,但并非没有。父母如果细心,观察到了,迅速把孩子救上来。
呛水过程后,孩子慢慢下沉,肺部进了一些水。这个时候,呼吸系统会控制人体。孩子会拼命仰着头,把头伸出水面外,以求能呼吸到氧气。
这个时候,孩子进入“无声溺水”阶段。
他们不会呼喊,不会叫,不会扑腾。你看着像是在玩水,其实正在下沉,慢慢死去。
处于“无声溺水”阶段的孩子,非常危险,一旦肺部进水过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后果非常严重。
所以,再次提醒父母:带孩子出去游泳要上点心,发现孩子安静下来要立即行动,那不是在玩水,玩水的孩子不会安静的,那是碰到了危险。
暑假很快就要来了,孩子们肯定一窝蜂下水游泳,切记注意三点:
第一,孩子游泳,父母必须要跟随看护。这是责任,作为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责任。
第二,游泳时时刻关注孩子,只要发现孩子安静下来了,大喊一声,如果没有回答,立即下水去救。当然,也希望大家在游泳时可以多留意下周边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表情不对,马上出手救援。
第三,游泳结束后,不要轻易掉以轻心,发现孩子有不适,立即送往医院。
水中安全不能马虎!!!来源:海峡网综合钱江晚报、新晚报、微悉尼 网络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