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山村到“绿富美”的逆袭之路
http://mag.fznews.com.cn/fzrb/2019/20190524/20190524_001/20190524_001_02_40.jpg
溪头村是全国文明村、福州市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
走进福清市阳下街道溪头村,仿佛到了风情万种的欧洲小镇,欧式风格的小学、中学、医院沿着宽敞的村道排列,小洋楼鳞次栉比,古民居修缮一新,大北溪穿村而过,两岸绿树成荫…… 从贫穷落后的山村,到企业纷纷落地的工业村,再到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示范村,溪头村是如何做到的?连日来,记者深入溪头村,听村干部、企业家、村民讲述逆袭背后的故事。 乡贤捐资兴业 山村告别贫穷落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溪头村可以说是穷得叮当响。”55岁的村主任马怜根告诉记者,当时溪头村逢大雨必涝,农作物连年歉收,破屋随处可见,村民生活贫困,孩子们只能光着脚丫上学。 贫穷、落后没有难倒溪头人。上世纪70年代初,为摆脱贫困,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肩挑大石筑水坝、手握锄头挖池塘,沿大北溪两侧开荒围垦农田,种植水稻、花生、地瓜,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上世纪70年代末,华侨林文镜捐资为家乡溪头村办起拖拉机站、砖厂、米粉厂、木材厂等,工厂产生的利润用于购买肥料、风扇,作为村民的福利。“工厂办起来后,村财壮大了,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马怜根说,林文镜还捐建了洪宽小学、洪宽中学,孩子们的学费也来自工厂的利润。好政策引来大企业工业村做大做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拖拉机站、砖厂等已无法适应市场需求,溪头村走上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村里建立了大陆第一个村级工业区——洪宽工业村,并成立洪宽工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招商引资。 提供土地和奖励等招商政策,吸引了企业纷至沓来,玩具厂、制衣厂、五金厂等工厂先后建成。如今,已有100多家企业入驻洪宽工业村,形成了铝业和电子两大支柱产业。 从最初的传统制造业——铝合金型材,到现在的系统门窗产品、太阳能光伏支架、汽车轻量化,奋安铝业集团不断延伸产业链,在洪宽工业村的规模已达600亩。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洪宽工业村良好的招商政策是吸引企业入驻的关键因素,而奋安铝业也吸引了铝材包装、物流、五金配件、胶条等相关产业的落地,带动了完整产业链条的形成。 走进奋安铝业的系统门窗智能生产中心,高大的“机器人”来回滑动,“手臂”有条不紊地抓出智能立体仓内的铝材,然后按顺序装进一个个“格子”里。在检测中心,机器人挥舞着“手臂”,仔细检测出厂前的五金配件。 “我们一直在求新求变,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出厂,整个流水线作业实现智能化,释放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奋安铝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始终致力于创新研发,拥有100多人的研发团队,而当地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为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提供良好条件。 提“颜值”塑“气质”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富裕起来的溪头村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通过大胆先行先试,2010年就着手美丽乡村建设,修建公园、打通环村路、大面种植绿化、提升改造大北溪、修缮古民居……
来源:福州日报社数字刊平台
记者:余少林版权归属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