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回忆!福清这个古民居有140年的历史
我们村保存了一座百年民居及清代古墓,规模庞大,雕工精美。”日前,沙埔镇西山村村民致电记者称。记者当即前往该村探个究竟。到达西山村村尾,记者远远就望见这座古香古色的民居。外墙古朴,墙基是花岗岩,上部是红砖垒砌,风火墙系官帽墙。经测量,该民居面阔27米,进深32.8米,建筑面积885.6平方米,连同前面的大埕,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屋檐下方是如意、古籍、瑞云、蝴蝶、花卉等图案。里面为两进、一天井、一附堂,二楼还有一个瞭望台。共有大小房间36间。大厅正面是“忠孝”“和平”“仁爱信义”的肖家古训,两侧是鎏金的官员、麒麟、花卉等造型,惟妙惟肖。四周遍布木刻的花卉等,雕工精细。令人惊讶的是那根横梁,刷了红漆,还有各种金色图案,历久弥新。
八秩老人肖经桐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曾是西山村的大队部,七十年代曾是保健院和合作社,解放前曾是一处防范土匪和海盗的据点,还曾办过私塾。以前,这里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一到晚上,所有村民聚集在这里,看露天电影、欣赏闽剧、议论家长里短。大家过得十分融洽。“这座民居承载着几代人美好的记忆。这样的古民居已不多见,旅居印尼和日本的肖氏后裔希望有关部门好好保护,条件成熟可开辟为农耕馆或民俗馆。”六旬老人肖经美表示。据了解,肖氏后裔目前已经筹集到部分维修基金。
记者在传抄自民国十二年(1923年),从印尼泗水寄回的《肖氏族谱》,可以大致了解民居及其主人的一些情况。族谱虽然破旧,却十分珍贵。上面记载,西山村肖氏原籍河南开封府古屿县南宁村,其行第是“孔孟学传万世礼乐、圣贤道显千年经书……”根据行第可知,肖经桐、肖经美是西山村第15代孙。肖经美说,该民居系他们的先祖肖学遴的第三子肖显文(字传仪,过继给肖彩亭)在印尼经商,赚了钱寄回来于清同治年间建造的。据此推算,民居已有一百四五十年历史。族谱还记载:“肖学遴,字祥坡,生五子,墓在北厝山。”
根据记载,记者立即前往北厝山察看古墓。它建于清光绪丁亥年(1887年),距今132年。古墓是青色花岗岩材质,墓铭有“清旌奖乡饮宾,号祥坡肖公……”,以及“欲培福地先修德,能积阴功自发祥”“寿星拱照牛眠穴,吉气团凝马鬣封”等4对墓联。还有“岳峙”“渊渟”“案护砂迎”“山明水秀”“福”“寿”等阴刻文字,麒麟、凤凰、花卉、祥云、荷花、竹子等浮雕图案。据记载,“乡饮宾”即“乡饮大宾”。乡饮是古代庆祝丰收尊老敬老的宴乐活动。一般乡饮都选德高望重长者数人为乡饮宾,与当地官吏一起主持活动。“乡饮宾”制度是旧时一项尊贤养老、宴饮欢聚的隆重制度。从“乡饮宾”3个字可知,肖祥坡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乡贤。
记者将民居及古墓的照片发给省建筑专家及文物专家。他们表示,这座民居规模庞大、造工精细,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这座古墓也十分难得,同样具有文物价值。专家建议,两者可捆绑申报为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点。
(图文:林秋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