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大特色经济 加快建设“幸福福清”
——访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省社科院副院长李鸿阶
看福清10月11日讯 城市的发展需要特色的经济,它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打造城市品牌的关键。在当前我市开展的“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推动大发展”大讨论活动中,市委书记陈春光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打造三大特色经济”,正成为全市上下热议的话题。对此,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国务院侨办咨询专家,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鸿阶对我市如何发展“三大特色经济”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尽管福清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综合经济实力和科学发展指标名列全省前茅,进入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榜和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行列,但地方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李鸿阶说,福清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大而不强。从福州区域看,2010年福清GDP477亿元,财政总收入(含基金)70亿元,比长乐分别高出172亿元和12亿元,但同期福清人口总数121.7万,长乐仅为66万。可见,无论人均GDP还是人均财政收入,福清都比长乐低,甚至人均财政收入低于连江县水平。二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2010年福清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6:50.06:36.34,其中一次产业比全省高近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较全省低三个多百分点,显示出福清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总体经济发展层次不高。
和其他兄弟县市相比,福清最具优势的是侨力和港口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福清依靠侨力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工业化进程,拓展外销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跳跃式发展,今后福清要打造都市型经济、临海型经济、生态型经济,依然要重视发挥侨力和港口资源优势。然而,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本缺乏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尤其是港口、城市、产业尚未实现互动联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使比较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福清经济的持续快速高效发展。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夏巧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