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峥嵘岁月 福清市元洪投资区沧海变桑田
22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福州市元洪投资区,22年流金岁月,沧海竟成桑田!22年风雨砥砺,22年拼搏争先。在福清湾畔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元洪人”正进行着平凡而卓越,艰辛而辉煌的创业壮举。
22年峥嵘岁月,22年硕果累累!如今的元洪投资区已成为镶嵌在“海峡两岸”壮丽画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蜿蜒漫长的海岸线上,福州市元洪投资区并不那么显眼。然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
元洪投资区位于福州市东南的福清湾畔,与台湾岛、平潭岛隔海相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元洪投资区已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大格局。3万吨的元洪码头和5万吨的元载码头,每天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客商。1996年5月,元洪码头还被列为福州港重要的深水外港,可建造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0个。从这里出发,轮船可满载着元洪投资区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元洪投资区内,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这里距离省内主干道福厦高速公路仅15公里,距离福厦线福清动车站10公里,距离福州长乐国际机场29公里。
可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这片土地,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人们或许还记得,当时的梁厝村,山坡起伏,乱坟连缀,荒草萋萋,溪滩涟涟,村子里,没有电缆,没有水管,没有道路,没有程控电话,没有楼房。村民们纷纷抛妻别子,背井离乡,或投亲,或靠友,踏上远航的船,将生命与前途交给了陌生的彼岸。福清市郎官古渡已清晰的记录了福清人当年的艰辛与悲壮。
如今,漫步在元洪投资区,就能感受到一股海港新城的新气息。“831”路公交车专线将城区与投资区连成一片。而正在规划建设的回归园公园和创业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达80亩,在这里,一座集员工生活、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小型城市综合体即将拔地而起,我们畅想着,在不久的将来,元洪投资区即将成为宜居的新工业海港新城。
沧海巨变的那一刻,要从22年前说起。
1992年夏天,随着城头镇梁厝村的第一声炮响,炸开了“关起门来搞建设”的陈腐思想,拉开了元洪码头轰轰烈烈建设的序幕。1994年6月,元洪码头建成投产,这是福州港首座3万吨级以上码头。同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松下港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开放,元洪码头获准对外国籍船泊开放,这就意味着元洪码头打通了通往世界的海上“蓝色”通道。
1995年,元洪码头总体规划方案列入福州港总体布局规划,吹响了福清这座海滨城市“以港兴市”的号角。这一年10月,外籍轮船“亨迪莱特”号的驶入元洪码头,奠定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洪投资区开发与建设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一个依托海港码头发展的临港工业园区日益发展,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以食品、纺织、服装、电子、金属制品、汽摩配件、玻璃制品、医药和工艺品等为主的产业基地。
福州市元洪投资区创办于2002年5月,其前身是1992年5月在国务院原则同意下而设立的福清元洪投资区,2005年9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后公告核准为国家级工业园区。
近年来,福州市、福清市两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元洪开发区的投资力度。如今,元洪投资区的总规划面积从40平方公里扩充为60平方公里,已经开发建设投资区达13.28平方公里。投资区内“五纵三横”为骨架的主干道建设逐步推进。
依依桑梓情,筑巢引凤归。2012年,元洪投资区启动面积7000亩的回归创业园一期工程,作为元洪投资区经济增长的主阵地,投资区共投入5.6亿元,用于回归创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原本荒芜的池塘上,填方2723多亩,采用BT方式建成了东部区域一公里长的元城五路、1.5公里长的洪嘉大道一期等一横四纵及元城九路延伸段共6条道路总长约10公里。同时完善原水、自来水和电力管网,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园区环境整治、道路路灯绿化等建设。
特别是今年,福清市委市政府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元洪区的投入,拟启动包括道路、水系工程、企业填方及其他配套基础建设项目11项,总投资约43300万元;预备启动道路工程及绿化路灯、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配套工程共8项,总投资约23469万元;推动4.98平方公里用海报批工作,力促元洪码头进一步完善配套建设,为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工业创造条件。
20余年峥嵘岁月,如今的元洪码头,年吞吐量从50万吨到70万、80万吨,再到300万吨,区内企业也由当年的元洪面粉,发展到现在的130多家入驻,产业由单一到多元化,已形成粮油食品、纺织化纤、轻工机械、能源精化四大优势产业,精化类产业逐渐成为园区新兴产业,园区工业产值也扩张到120多个亿。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国际商报原标题:22年峥嵘岁月 元洪投资区沧海变桑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