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街道投入资金约830万元开展环境整治
初冬时节的石竹湖畔,仍是鸟语花香、绿意盎然。一位来自福州的游客漫步于整治一新的宏真路(石竹山景区进山路),情不自禁地感慨,石竹湖景区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这是石竹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的可喜变化。今年以来,石竹街道以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为契机,投入财政资金约830万元,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城市景观及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街道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水平稳步提升。
造林绿化披上“绿装”
走进石竹街道洋梓村,宛若走进一个大花园。一座座设计精巧美观的楼房整齐排列,村中水泥小道清洁干净,绕村而过的河道小桥流水,树影婆娑……
2013年,洋梓村投入180万元,对谢厝山区片沿途进行绿化改造。同时实施村庄绿化工程,两年来共在村道沿线、房前屋后种植樟树、茶花、桂花树等20000多株。
洋梓村是石竹街道大力造林绿化、打造绿色乡镇的缩影。
为美化绿化家园,去年,石竹街道进行荒山造林621亩,非规划林地造林315亩,义务植树3.6万株。今年,石竹街道实施沈海高速森林生态景观带绿化工程建设,投入经费330万元,在沈海高速沿线高仑一重山绿化造林约360亩,进一步提升了沿线景观和绿化水平。同时,开展“青山挂白”乱建坟墓治理,对沈海高速沿线23座坟墓进行生态治理,植树1500 多株,完成沿线裸露地面绿化。
徜徉于石竹街道,只见山坡河道、道路沿线、居民住宅、农家庭院,绿树掩映、满目葱茏,造林绿化给大地披上了“绿装”.
景观改造扮靓“门面”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环境更宜居”的要求,今年来,石竹街道在抓好公路村庄道路建设以及交通安全整治的同时,重点开展“点线面”环境整治,着力实施沈海高速及324国道沿线房屋景观改造工作,采取以点带面、成片推进的模式,完成沈海高速及324国道沿线、太城农场一区、跃进村五里桥等片区房屋立面景观改造58座、平改坡26座。
结合沿线房屋立面整治,石竹街道强力推进“两违”综合治理。今年共拆除沈海高速及324国道沿线“两违”建筑33处,面积1、56万平方米。
石竹街道还以清荣大道、西环路、福厦路改造升级为契机,投入45万元统一规划并制作沿街店牌约1000米,拆除沿线杂乱无序、破损的违章广告牌55面。另外定期清理“牛皮癣”小广告,与400多家店面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书,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改善。
通过沿线房屋立面整治、沿线村庄环境整治,达到路域环境优美,视觉效果焕然一新,福清西区的“门面”更加靓丽。
卫生整治告别“脏乱差”
垃圾车将垃圾倒入压缩箱的垃圾装载斗中,工作人员轻轻按下控制设备按钮,液压系统开始运转,压缩池上新的压力装置缓缓压向垃圾,仅几分钟就完成一次垃圾压缩。垃圾压缩车满后,就开到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垃圾统一处理。
这一新建成的现代化垃圾压缩转运站是目前我市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垃圾压缩转运站,转运站投资近400万元,日处理垃圾量可达100吨。该现代化垃圾压缩转运站的建成使用,大大提高了石竹街道垃圾清运能力,确保辖区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封闭的垃圾压缩车有效防止“滴、洒、漏”二次污染现象发生,垃圾不落地效果明显。
石竹街道地处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有常住及外来人口约12万,日清运垃圾量达80吨,长期位列全市第一。为创造健康卫生的人居生活环境,街道大力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强力整治“脏乱差”.除投巨资建设现代化垃圾压缩转运站外,石竹街道还拆除畜禽养殖场7家约3500平方米。今年来清理建筑垃圾堆放20多处、露天堆场6处、清除临时搭盖及破损棚架15处。全面修缮道路沿线垃圾池,增设了60个垃圾箱。落实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提高环卫工作能力和效率。
如今的石竹街道,“天蓝、山青、水碧、景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让依山临湖的石竹街道更加秀丽,焕发出新的风采。
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福清侨乡报原标题:石竹街道投入资金约830万元开展环境整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