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兜村:人口2600人却有近15000名海外乡亲
近日,省委文明办确认全省20个村镇(社区)为第一批福建省“五古丰登”活动示范点,咱们新厝镇江兜村昭灵庙榜上有名,成为我市目前唯一一个省级“五古丰登”活动示范点。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还能碰得到乡贤,今天带你走进江兜村乡贤的故事...
新厝镇江兜村是是我省有名的侨村,现有人口2600人,却有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14350多位海外乡亲。
为了生存,江兜村人很早就开始下南洋谋生,他们赤手空拳,出卖苦力,开始了艰苦的原始积累。如今的江兜海外族人,不但事业上广布工、商、金融各界,并参与了汽车及汽车零件、橡胶、棕油、房地产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就,驰骋在东南亚各国之间。还涌现出如王福顺、王进隆、王万源父子、王振敬、黄俊发、王荣銮、王祖德等多名杰出侨领。
乡贤故事
1957年,王声强发动华侨捐建40万立方米的后坑底水库,对发展江兜农田水利起了旱涝保收的作用;1971年,以黄俊发为首的华侨投资围海造田,让江兜村人告别了吃番薯干的日子;1977年,华侨王光顺、刘东楼捐建东楼顺敬影剧院,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1981年,王万源、王振实等发动华侨捐赠华侨大厦,解决了华侨回乡建设家乡居住难的问题……
华侨与村庄发展的故事还在继续...
近年来,江兜村将华侨慷慨解囊的1000多万元侨资投入到教育、文化、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反映热烈的领域,相继建成江兜华侨小学教学楼、江兜华侨中学教学楼、科学楼,逐步完善村文化综合大楼,篮球场和5个农家公园,同时不断推动村道拓宽、自来水安装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宜居环境。
江兜村公园
江兜村村景
江兜村村路干净整洁
2015年福建21个“最美休闲乡村”, 江兜村榜上有名。
今年,江兜村把海外华人和本村村民拉到一起,建立起“我是江兜人 ”微信群,村干部把村里的各种信息及时公布给海外乡亲看,海外乡亲在微信群里发家乡的美照。
如今,在网络微信上“显摆”自己家乡,成了江兜众多在外乡亲们最喜欢做的事,家乡建设成为他们最大的牵挂。匈牙利侨胞王林荣无偿让出自家1000平方米土地支持村里建公园,还捐赠60万元用于水质改善工程,他形象地说:家乡是水,华侨是船,水涨船高!
党员故事
前几年,村里没有像样的跨河桥,村民出行只能踩着河道上崎岖不平的石板桥。老党员王先雕自愿将其子女为他贺寿的1.3万元捐给村里修建了第一座跨河桥---“双寿桥”。此后,他又动员其3位在新加坡的兄弟,捐款3万元,用于村道建设。王先雕的率先垂范不仅方便了村民出入,而且激发了村民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在王先雕的带动下,多位村民纷纷慷慨解囊,捐建4座桥梁和1个村级公园。
党员真心实意为村民办事的情结感动了海外乡亲,不少海外华侨都主动与村里的党总支取得联系,表达参与建设家乡的愿望。
仅近几年,村里就得到海外乡亲捐献的1000多万元侨资,用于江兜中小学以及村内改路、改水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目前,全村10条主干道硬化率达100%, 10公里长的自来水主管道铺设到各家各户,村民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问
村美了,就可以吸引华侨回家吗?
村两委干部始终认为,光建设美丽家园始终不够,和谐家园才是吸引一个人回家的最根本原因,和谐家园怎么建?
答
村干部想到了还是要依靠党员。
村党总支挑选10名德高望重、文化水平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党员,担任村里9个主要民间文化活动场所的管理员,负责民间文化活动,形成党员与群众直接沟通的新平台,并通过这一新平台宣传党对农村工作的新政。
目前,村里成立有一支30多人的车鼓队、一支30多人的腰鼓队、一支20多人的农村文艺宣传队、一支15人的木偶戏剧团、一支十音八乐队。这些文艺队伍在节假日为村民们表演精彩的节目,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为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和谐家园,民俗乡音,才是最贴近我们这些海外游子的心呀!”老华侨说,只要是与文化、与和谐家园建设有关的项目,他们都支持。
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林明 郭成辉原标题:人口2600人却有近15000名海外乡亲,这个侨村的传奇故事说不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