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20年福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首发
福清市域概况一、区位优势明显
福清市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沿海,省会福州市南翼,东临台湾海峡,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城市(最近处与台湾仅84海里),是环南、北太平洋两大经济繁荣圈的交接点。作为福建省对台、对外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福清市具有主动承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台湾产业转移与产业链延伸,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协作的良好区位条件。
二、自然条件优越
西北靠山,东南临海,中部为盆谷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主要为丘陵台地,面积占全境的五分之四;雨热同季,农作物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多样的地形条件、众多的丘陵台地、优越的气候条件,使本市土地具有宜耕、宜林、宜果、宜养殖的多适宜性,为土地多样化生产和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建立了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了农业发展,其农业总产值稳居福建首位。
三、港口资源突出
福清湾、海坛海峡、兴化湾环绕东南部,陆域海岸线348公里,海岛岸线84.24公里,形成了长达408公里、占全省10%的曲折漫长海岸线,深水岸线长达117公里,可建350多个3万-5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江阴、松下港区居中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点,是香港、台湾、福建“大金三角”海上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海西战略的深入推进和福州市南北两翼战略的大力实施,为福清高起点推进港口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华侨多资本雄厚
福清是福建省重要侨乡,全市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78.14万人,足迹遍及世界110个国家和地区,居福州首位(全省第二)。至2005年,累计引进侨资50亿美元,兴办900多家外资企业,雄厚的侨资有力促进了福清跨越式发展,从而跻身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十强县(市)前列。侨胞爱乡兴乡,支持家乡建设的投资热情是福清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经济地位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福清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建设成为服务海西、先试先行的侨乡新市和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总人口129.85万人,城镇化水平41.98%.地区生产总值263.8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53.7:3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720元,综合经济实力持续保持全省三甲之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第17位。
六、交通基础设施完善
沈海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大真线横穿东西,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龙头,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网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期间,福厦铁路、京台高铁、渔平高速、沈海高速扩建、江阴港疏港高速公路和疏港铁路等工程的建设,特别是江阴港区和松下港区一系列码头泊位的建成投产,将极大地拓展福清市发展的战略空间,为全市未来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4894公顷(223403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66.77%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面积8043公顷(120650亩),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54.01%,主要分布在龙江中下游平原、江阴半岛和龙高半岛等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6851公顷(102753亩),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45.99%,主要分布在台地区。
交通水利用地面积4666公顷(69988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0.92%.全市公路用地主要以沈海高速、大真线、324国道等主干线用地为主;港口码头用地分布在江阴港区和松下港区。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东张镇,所占面积比重接近全市的一半。
其他建设用地面积2746公顷(41196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2.31%.
土地利用特点
(一)土地资源紧缺,人均数量少
全市土地总面积占福州市土地总面积的15.90%,人均土地面积0.16公顷,低于福州市平均水平(0.20公顷),仅为全省平均水平(0.35公顷)的45.71%.
(二)建设用地分布集中,与耕地分布空间一致
受地形影响,中心城镇和工业开发区集中分布在坡度小于15度的平原和台地区,是人口、经济高度密集地和粮食生产重要集中地,该地区分布着全市81.78%建设用地和84.48%的耕地,农业用地与生产、生活等各项建设用地在空间上高度重叠。
(三)滩涂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
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中,滩涂面积最大,为3573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72.46 %,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为全市未来临港工业的发展和沿海滩涂的围垦提供巨大用地空间。
(四)土地利用程度高,经济效益好
全市已利用土地面积143934公顷,土地利用率为74.48%.其中,土地农业利用率为62.94%、土地垦殖指数为19.15%、耕地复种指数为196%、地均GDP为145500元/公顷,均高于福州地区其他县市。
福清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供给引导需求,合理确定各乡镇(街道、农场)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调控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安排时序,进一步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引导城镇、工业及农村建设向集约化发展。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不超过8396公顷,其中2006-2010年不超过5008公顷。
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做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房用地,推行村庄整理和土地置换制度,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自然村落适度撤并。重点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大力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力争从原有农村建设用地中整理耕地用于城乡建设。
--强化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
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坚持“一户一宅”制度,禁止超标准占地建房,逐步解决已有的超标准用地问题。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总体结构调整
至2010年,农用地面积1227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比2005年增加0.58%,调整到63.52%;建设用地规模25506.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比2005年增加1.66%,调整到13.20 %;未利用地面积为44982.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比2005年减少2.24%,调整到23.28%.
至2020年,农用地面积1180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比2005年减少1.87%,调整到61.07%;建设用地规模28894.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比2005年增加3.41%,调整到14.95%;未利用地面积为46343.20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比2005年减少1.54%,调整到23.98%.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城乡建设用地
至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7479.80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比2005年增加1.76%,调整到68.53%.
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达到20552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比2005年增加4.36%,调整到71.13%.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一)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优化
合理调控城镇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构建“一城、三带、六组团”的城镇空间格局提供用地保障。在指标范围内合理安排城镇用地。
专栏8 “一城、三带、六组团”城镇空间格局
一城:中心城区
三带:福厦、海城、大真三条公路沿线经济繁荣带
六组团:龙田、江镜、港头、三山组团;高山、东瀚、沙埔组团;
镜洋、东张、一都组团;海口、城头、南岭组团
江阴、新厝组团;渔溪、上迳组团。
图2 “一城、三带、六组团”城镇空间格局图
科学安排工矿用地,优化工业用地结构,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向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集中,连片发展,形成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
中心城区和开发区土地利用
一、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2009年,福清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4068.96公顷。中心城区范围涉及玉屏街道、龙山街道、龙江街道、音西街道、宏路街道、石竹街道、阳下街道等7个街道部分用地。
二、中心城区规划用地规模与布局
(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按照集约用地、集中发展、适度规模、保护环境的要求,在建设用地适宜性以及与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划定中心城区规模边界,促进城市紧凑发展。至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5829.2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1224.4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面积1200.13公顷、占用耕地面积1023.80公顷;近期人口总规模达44.5万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1平方米,总规模为4494.5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为632.21公顷,占用耕地540.88公顷,占用农用地626.11公顷。
(二)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布局
作为福州市南翼的中心,福清市中心城区目前已形成以旧城区和工业园区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未来主城区发展主要沿龙江向福清港生长,并与元洪相接共同组构福清未来主城区,形成由“一带两组团”城市格局:沿龙江江滨地带是东西延伸的现代化发展轴线,老城土地利用方式以制造业及相关的配套服务及居住为主,新城以建设大福清公共活动中心及居住为主。
规划期间,未来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布局为:
1、宏路街道南部
地处福清中心城区西部边缘,以“两横两纵”交通干线为发展依托,以国家级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发展载体,宏路街道发展工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基础设施配套优势。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178.46公顷,以轻加工业建设用地为主。
2、音西街道龙江新城
北至高压走廊搬迁地,南至清荣大道地带,连接融侨与城关的节点,居于全城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适宜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和文体、社会公共事业。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226.51公顷。
3、阳下街道玉融新城
位于老城区与洪宽工业村之间,汽专线将其分隔为南北两部分;四周分别为虎溪、大北溪、玉屏山、金鸡山,环境优美,适宜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和社会公共事业。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126.65公顷。
4、阳下街道洪宽工业村
地属洪宽工业村,处福清中心城区东北边缘,是福州市最具工业经济发展活力、福建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地处中心城区上风区,适宜建设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的用地。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305.45公顷。
5、龙江街道霞楼、东南村周边
地处福厦铁路东侧,与福清城区东西相隔,处城市东南边缘。依托福厦铁路福清客货运站优势,是中心城区对外交通枢纽要地;占据大真线东出入口区位,是中心城区与龙高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联结部,适宜建设运输业、仓储物流业、商贸流通业等仓储用地。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213.67公顷。
6、龙山东部福厦铁路两侧
地处福厦铁路东、西两侧,临近元洪投资区、元洪码头,福清中心城区与元洪投资区的重要联结带,腹地广阔,近期适宜开发副食品产业用地,远期开发金融、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及社会公共事业用地。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98.88公顷。
7、石竹街道
地处真丰村以东,北前亭村以西,洋梓村以南,清昌大道以北,是目前福清中心城区产业集聚的另一重要区域,福厦路沿线工业走廊也贯穿其中。本街道宜利用福厦高速公路福清出入口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融侨开发区、石竹山风景区等优势,依托冠捷、福耀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47.23公顷。
8、玉屏街道北部
现状建成区为老城区,是福清商贸、金融中心,是城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地,集文化、娱乐、教育、商住、工贸为一体,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比重较大,共约占73%.作为城市核心地区,本街道应疏解人口和功能,降低开发密度,推动行政中心外迁,加强城市整体风貌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27.59公顷。
(三)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为提高规划的前瞻性,适应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的不确定性,在《福清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3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边界的基础上,划定中心城区扩展边界。规划期内,在不突破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前提下,中心城区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调整;在特定条件下,区内土地可安排用于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新增建设用地。
开发区土地利用
作为城镇发展和土地利用的重点区域,开发区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福清市现有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其中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建福清出口加工区和福州元洪投资区为国家级开发区;福建福清江阴经济开发区、福建福清龙田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
一、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
为充分发挥开发区对福清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依据通过国家审核的开发区四至范围和规划面积,在建设用地适宜性以及与开发区规划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划定开发区规模边界,保障开发区合理用地需求。至2020年,安排开发区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575.00公顷,其中近期安排新增用地面积600.00公顷。
二、开发区用地扩展边界
为提高规划的前瞻性,适应开发区建设用地扩展的不确定性,在按照国家审核确定的开发区四至范围,确定的开发区用地规模边界的基础上,划定开发区用地扩展边界。规划期内,在不突破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开发区规模边界以外、扩展边界以内的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调整;在特定条件下,区内土地可安排实施围填海造地工程新增的建设用地。
(一)福州元洪投资区
福州市元洪投资区是福州市、福清市两级政府联合共同开发的综合性投资区,为国家级外商投资区,位于福清市城头镇南侧,分东西两个片区。其中东区向南侧延伸,西区沿公路北侧扩大。
(二)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1、新厝片区位于福清新厝镇区东侧,在现有的福清出口加工区向南北两侧扩大,四至范围为:东至江阴西港,南至兴化港,西至新厝镇的旗山、界下村、硋灶村、江兜村、东沃村、北至凤凰山。
2、江阴片区位于江阴港西北侧,向江阴西北方向延伸,四至范围为:东至兴化湾,南至江阴港区,西至国盛大道,北至南尾山。
3、洪宽工业村在洪宽工业村原规划区域向西(虎溪两侧)扩大,四至范围为:东至福厦铁路,南至音西街道马山村、阳下街道油楼村,西至音西街道龙溪村,北至音西街道埔尾村、北林中学及阳下街道高厝村。
原文链接:http://www.fuqing.gov.cn/zfxxgk_view.asp?zwgkID=2577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