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墓穴
文史工作者在福清龙田镇上薛村发现一古墓,据称是福清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墓。该墓位于福清市龙田镇上薛村大真线东侧一公里处,墓葬规模宏大,占地约500平方米,墓丘、墓埕、墓亭结构明朗,石翁仲、石马、石虎栩栩如生,碑亭基座上还雕有元代花纹。
”
图 薛世晅墓
该古墓是由福清市文体局组织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小组发现的,墓穴位于龙田镇上薛村山头。古墓为石构建筑,墓穴由墓丘、墓亭、墓埕三层结构组成,墓碑上清晰可见“明进士中顺大夫,临江郡守薛公墓”等字样,墓亭前的空地上分别坐落着两尊石翁仲,墓埕上有一尊石马、石虎和石柱。
据普查组工作人员介绍,该墓总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古墓坐东朝西,依山而建,从下到上由望柱、石像生、碑亭、墓丘三部分组成。碑亭为条石构筑、方形,四柱单间(宽约2.2米,进深约1.8米),歇山顶,鱼龙吻正脊,通高约3.65米。亭内墓碑通高约2.30米,宽约0.82米,厚约0.18米。覆斗形碑座通高约0.20米,上宽1米,下宽1.15米,进深上0.40米,下0.55米。碑亭台基为圭脚,通高约0.25米,下基高0.07米。石柱为抹角方形连础。墓碑铭文:“明进士中顺大夫临江郡守薛公墓”14字,楷体,字径约0.25米左右。上款为“弘治****吉旦立”,下款为“赐进士朝列大夫*****薛锦书”。落款中部分字迹及额枋上的刻纹,因石材风化而模糊不清。碑亭前有石翁仲(文官)一对,通高约2.2米、宽约0.90、厚约0.60米,石马,石虎,石望柱各一件,石马通高约1.30米、通长约1.85米、厚0.30米,石虎通高约1.35米、通长约1.80米、厚0.40米,望柱直径约0.40米,通高约4.50米。
左侧墓埕被开垦为农田,石马,石虎和望柱已无存。所有石构件,石像生均已风化严重,亟待进行保护。墓丘由上薛村薛氏后裔于1996年重新修葺,为水泥构筑。墓丘后由数块大型奇石构成半圈天然屏障。古墓至今约500年,属明朝早期墓穴,墓埕两侧原本都有石像,但如今只剩一侧,另一侧的石像不知何因已经不在。墓亭基座圭脚上还有元代建筑特有的雕刻花纹,碑亭柱子为方形但菱角被磨光滑也体现明代建筑特有风格(元宋时期碑亭多用圆柱)。
福建省博物院教授王振镛说,墓主曾任临江郡守(具体任职省份不详),“中顺大夫”是其虚职。墓穴总体保存较好,“薛”姓墓主应该是上薛村先祖之一,每年上薛村村民都会来祭拜,墓丘于1996年被翻修过。该墓穴是目前在福清境内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墓,墓室石构建筑对于研究明代建筑也很有意义。
福清文史工作者告诉记者,据清乾隆《福清县志》及《上薛村志》记载,墓主的名字叫薛世晅,字惟焯,号诚斋,明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曾担任承德郎、南京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临江知府、中顺大夫,他为人“清谨宽仁,始终不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