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湾畔, 一座面向全球的美食之园正在崛起!
25平方公里占地面积,100万吨冷库规模,5年内达到万亿元交易规模。
“一条鱼、一块肉、一粒果、一桶油、一袋米”,他们的世界环游之旅,即将从这里开始---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
26年前,这里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滨海小渔村,附近的村民以滩涂养殖和近海捕捞为业。靠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自己的家门口,沧海桑田的巨变正在酝酿,他们千百年来的生活和劳作方式也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
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有所作为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政策影响之下,大批敢闯敢拼的福清人走出国门,远赴东南亚、欧美等地投资兴业,创办了粮、油、米等食品批发、零售、加工企业,为福清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三林集团就是其间发展最迅猛的一家世界级华人华侨企业。当时福建省积极推行“以开放带开发,以开发促开放”的战略。
元洪投资区发展的契机来了!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设立当时全国第一家规划面积最大的华侨投资建设开发区---元洪投资区。1992年,元洪投资区开工建设。
依托港口码头,三林集团企业加持
元洪投资区位于福清城头镇,毗邻福清湾,海陆交通便利,便捷的交通为内引外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94年,元洪码头建成投产,实现了福清市万吨级码头零的突破,迈出了“以开放带开发”的关键一步。
元洪投资开发区设立之初,在三林集团的带动下,元洪面粉、印福油脂等一批企业先后顺利落地,形成了依托港口码头的粮油饲料、食品加工产业基地。据统计,三林集团先后创办了15家企业,总投资达15.5亿。
“以开发促开放”,元洪投资区走向国际
经过10年的发展,元洪投资区由外商主导的开发模式,转为由福州、福清两级政府联合原业主克马太平三方共同开发建设模式,这一重大改变标志着元洪投资区的发展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为投资区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1世纪初,元洪投资区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2012年,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2014年,突破150亿元。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食品示范园区”、首家“福建省标准化示范园区”、核准为国家级综合性投资区。
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及“海上福州”战略建设等历史机遇,福清市委、市政府重新对元洪投资区产业发展进行定位。2016年,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项目启动建设,一个集储运、加工、展示、体验、交易和结算全产业链的专业食品园区在逐渐形成。
元洪投资区处于“一带一路”的联结点,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等,打造成一个专业、创新、绿色、开放的国际化专业食品园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