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肉姐姐 发表于 2018-9-25 08:41:47

走遍福清的这些地方,你会深爱这座城市……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福州是中国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造船基地。福州开通至东南亚航路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史,为福州留下了丰富的海丝遗存。

置县于唐代盛世的福清,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早在唐代,福清即开辟了通往今越南的航线;南宋,福清开辟了通往今越南、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航线;元代福清至东北亚、东南亚的航线已相对成熟;晚清,福清已有通向东南亚、东北亚和美国、加拿大、英国、古巴的航线,并开通了福州至东南亚的班轮。
繁荣和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历史,为福清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其中以古渡、古塔、古桥、古道、古厝、古村、古祠和古庙观为最多。福清是中国海丝古厝保存最多、也是中国海丝古村保存最多且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海口镇保存的海丝遗存。

入海处
唐渡口·宋龙江桥·宋龙江塔
海口古渡兴于唐代,宋朝已十分繁华。因渡兴旺,北宋置镇。北宋政和三年(1113),为方便中外客商,由太平寺僧惠鄙、守恩等倡议,在海口龙江下游,建造龙江桥,至北宋宣和六年(1124)建成。现为福建省保存结构最完整的一座宋桥,也是福清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梁桥。同时建造的镇桥塔,成为往返世界商船的航标。

海口古渡在南宋成为大港,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有“小杭州”之美称。民谣曰,“海口田园不及顷,五百游鱼(指大船)守水口”“海口好大厝,小鸟飞不过”,等等。

前村
明通江门·明老街

海口民城位于前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开设五座城门。北门“镇安”,匾额“乔岳钟灵”;南门“擢桂”,匾额“浴日天香”;东门“通江”,匾额“澄江如练”;西门“起龙”,匾额“风云会合”;西北门“嘉猷”,匾额“势壮辅车”。万历年间,曾修葺过四次。1938年,国民政府拆除了城墙。目前,仅保存通江门。通江门历史上长期是民城内百姓出国经商创业的必经之地,也长期是海内外商船船民、商人进出居住、营商的必经之门。
通江门外保存有一条古厝连绵的老街,因海口古渡这里曾经十分繁华,为福清沿海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
龙山
唐瑞峰寺·宋瑞峰塔

瑞峰寺位于龙山之巅,始建于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原为妙贞观,宋元丰元年(1078)改观为寺,始名“瑞峰寺”。传说,当年从海口上岸的印度商人曾来此上香,外国僧人也曾驻锡于此。明代著名禅师、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隐元禅师曾亲临瑞峰寺。
瑞峰塔位于瑞峰寺后,宋代始建,明万历十二年(1584)重修。八角七层石塔,1914年倒塌。现存石构塔基、金刚柱和少量浮雕人物的石构件。
海口村
明天峰塔

天峰塔位于海口村龟山顶,明万历元年(1573)由户部侍郎林正亨荣归故里拜祖而建,为八角七层实心石塔,高7.5米,每层塔壁设佛龛,龛内雕佛像。须弥座雕有花卉、动物、卫士图案。在当地,捐资建塔造福百姓航行为大善之举,深受海口百姓之爱,兵民念其功德,在瑞岩建祠纪念。建塔、修塔善行在海口代代相传。
天峰塔在明清两季曾长期作为海内外商船的导航航标之一。1997年,又有华侨捐资重修天峰塔。
牛宅村
宋瑞岩寺·元弥勒石雕造像

位于牛宅村的瑞岩寺和弥勒石雕造像,自古就是福清人闯荡世界、走出国门前的祈福之地,有海外客商自海口古渡上岸,也前往瑞岩山访古。
瑞岩寺位于瑞岩山南侧,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由团栾居士所建。寺西弥勒石雕造像,始凿于元至正元年(1341),至明洪武元年(1368)竣工,高6.8米、宽8.9米,由整块花岗岩就地琢成,为全国最大的立体石刻弥勒佛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岩山间遍布怪岩奇洞,一步一景,著名的有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三十七奇景。山顶石岩,史载有一孔洞大如箕,水满其中,春夏不涸,人称“可通海”。山间留下了大量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遍福清的这些地方,你会深爱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