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怕淋雨、核桃饮料没核桃、珠宝店抽奖套路深……
大众途锐怕淋雨,珠宝店抽奖套路深……2018年央视“3·15”晚会昨日举行,曝光了多家问题企业和多款问题产品。大众途锐怕淋雨发动机频频罢工
2016年10月,福建宁德的黄女士花费62万元,购买了一辆2017款大众途锐汽车,仅仅7个月后,这辆车突然无法启动。
福州进口大众盈众润达4S店维修人员经过检查,确认导致车辆熄火的原因是发动机进水。
黄女士说:“4S店总监说我肯定涉水了,要不然就是车子被水泡过了。”
4S店认为是黄女士使用不当导致发动机进水,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更换新的发动机。但面对20多万元的维修费,黄女士无法接受。
黄女士回忆说,出事前一天她的车只是在外面淋了一夜的雨,难道和这有关系吗?为了找到原因,黄女士决定做一个试验,她把水从车前部浇下去,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水沿着引擎盖和右前大灯的缝隙流进了发动机的进气口。
这个不正常的现象让黄女士怀疑发动机进水正是因此导致的,她决定再去找4S店讨个说法。
这一次,4S店不再强调发动机损坏是黄女士涉水所致,而是说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是小概率事件。
福州盈众润达4S店的店长说:“总是有一定的小概率事件是不是?上帝造人都会有瑕疵,何况是车呢。”
大众途锐出现发动机进水故障,真的是小概率事件吗?
2017年7月8日,广东东莞的罗先生驾驶自己的2017款途锐通过红绿灯十字路口时,发动机突然失去动力。
罗先生说:“那个方向盘也打不动,刹车也刹不住,那真的是听天由命。”
进口大众东莞宝瑞4S店维修人员检查发现,罗先生的这辆途锐也出现了发动机进水的问题。
无独有偶,2017年8月26日,陕西西安兰女士的途锐在行驶过程中突然熄火。兰女士说:“先是有类似于烧开水的那个声音,紧接着发动机就熄火了,再次尝试打火,车再没有打着。”
4S店维修人员检查发现,导致兰女士这辆车熄火的原因也是发动机进水。兰女士说:“对方说车辆涉水要自己自费维修。”
上海的高先生发现,自己的途锐汽车虽然没有出现发动机严重损坏,但也存在进气口进水的问题。在向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进行投诉时,高先生看到有一些车主也反映同样的问题。
车主们注意到,车辆发生故障的时间都集中在2017年6月份到9月份,这个时候正是多雨的季节,难道发动机进水真的和下雨有关系吗?
上海的金先生决定像黄女士一样做一次试验。金先生用水枪 模拟车辆淋雨的状态,10分钟后打开汽车引擎盖,金先生发现进气道末端原本干燥的空气滤清器已经被水浸湿了三分之一。
车主们认为,途锐汽车进气口位置的设计是导致发动机进水的重要原因,与车主们自身驾驶行为没有关系。
随着维权人数的增多,车主们发现,4S店的态度悄然发生了变化,对所有回店保养的途锐车直接拔掉进气管道下端的排水阀。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4S店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份名为“途锐空滤进水或发动机进水TPI”的电子文件,其中指出“受大灯轮廓的限制,长时间在雨中行车时,水可能进入车外空气吸入口的管道中”。对此,售后解决方案是“拆下车外空气吸入口的排水阀”。记者注意到,这份文件下发的时间是2017年7月28日,很显然,途锐发动机进水的根本原因,进口大众早已心知肚明。
2017年8月22号,进口大众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出声明称,大众进口汽车会为已售的部分2015-2017年款途锐车型进行全面检测,并拆下进气管道不必要的排水阀以强化排水功能。
面对这样的解决方案,车主们表示,这样会降低途锐的涉水深度。
在质检总局启动缺陷调查,并多次约谈和敦促下,2018年3月7日,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发布召回声明,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拆下车辆进气管道底部的排水阀,在发动机进气口处安装额外的导流板。
车企态度有所转变,但解决方案能否彻底消除车辆进气口进水的问题,车主们正拭目以待。
一罐添加剂料汁兑出8000瓶饮料
记者在甘肃秦安县一家专营饮料的商店门口看到,名为承德杏仁露的产品至少有三种。而在县城的集市上,像这样销售承德杏仁露产品的商店至少有十多家,每一家都把产品放在醒目位置,这些产品和某个标注“露露”品牌的杏仁露相似但又不一样。
在山西大同市一些县城的小超市里,也能看到一些名为承德杏仁露的礼盒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产品的背后其实另有玄机。
金顺源食品有限公司是山东枣庄众多饮料加工厂中的一家。公司负责人徐经理告诉记者,正在生产的一款核桃花生饮料是他们春节期间的主打产品,主要销往三四线城市和乡村。
记者发现,在金顺源食品有限公司,按规定必须配备的一些设施均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
那么,这款核桃花生的原料究竟是什么呢?记者看到,徐经理将调配好的各种甜味剂和酸味剂倒进搅拌罐,与两吨纯净水进行搅拌,最后添加核桃香精。
加过香精之后,罐子里的料汁已经变成了乳白色,通过管道输送到灌装车间,包装、打包之后,就可以销售了。
也就是说,这款名叫核桃花生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既没有添加核桃,也没有添加花生。
徐经理承认,产品中并没有添加核桃,核桃的味道靠的是核桃香精,一罐添加剂料汁能生产出8000瓶核桃花生饮料,这样的产品,成本其实非常低。徐经理说:“卖的就是水,这个不会亏钱的。”
枣庄市康源食品有限公司也推出了一款“高钙核桃”,公司负责人承认,这款产品也是用香精和添加剂调配出来的,里面没有核桃成分。
除了用各种添加剂调配核桃露,记者调查时发现,还有的企业生产的核桃露是用花生酱来调配的,因为“花生酱便宜”。
有的公司在产品外包装上也是煞费苦心,产品都和某品牌核桃乳非常相似,比如“六个纯核桃”“六仐核桃”“六禾核桃”,外观设计、构图、代言人形象也是这些公司模仿的主要内容,让人难以分辨。
一些从业者告诉记者,这些跟风模仿的产品,主要销往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跟风模仿的产品,类型上偷梁换柱混淆概念,产品外包装上打擦边球,跟风模仿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比如,一些企业跟风模仿某品牌的豆奶产品,生产出“豆禾豆豆奶”“豆中豆豆奶”“豆友豆豆奶”等等,还有的企业将“小茗同学”变成“小茖同学”,将“旺仔牛奶”改成“旺好牛仔”,红牛饮料、椰树椰汁等也难逃被山寨的命运。
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陶鑫良教授表示,这种故意模仿知名产品的行为涉嫌违规。
珠宝店里抽奖坑你没商量
买珠宝,还能抽奖获得上千元的礼品?在各地的商业步行街、旅游景点、商场超市,这一幕频频上演。其实,这里面的套路很深。
在成都市春熙路的一家珠宝工艺礼品店,记者选购了一件纪念品,并获赠4张奖券,没想到竟刮出一等奖,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可以免费拿走一件到三件珠宝。记者挑选了一件标价5830元的镶金和田玉挂件,销售人员却突然改口,要记者承担18%的鉴定费。在缴纳1049元后,销售人员又热情地让记者戴上“象征好运”的红绳。
一家特产店的销售人员道出了其中玄机:店里每天都会“安排”几十名顾客抽到一等奖,抽奖柜台标价几千元或上万元的玉石饰品,在珠宝城的批发价只有几十元到100多元,而那根“象征好运”的红绳,其实是销售人员用来标记被骗顾客的记号,意在告诉同行别再对此人下手,避免穿帮。
一名销售人员说:“在这些被骗顾客的身上,一天就能挣3万元。”
此外,央视“3·15”晚会还曝光了道路标线材料偷工减料、给排水管质量不达标等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