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蚊子村”变成“轮胎公园”,福清这个村子完美蜕变!
近年来,宏路街道在“党建引领、多维共治”引领下,探索出一条生态治理新路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大斜村
大斜村位于石竹山下福厦324国道边,是北上、南下车来车往的必经之路,村子里超过六成的居民从事轮胎生产、制作和销售,并吸引了多家相关企业入驻,是名副其实的“轮胎村”。
但是,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到2015年,村道两旁堆积的废旧轮胎就超过了1万条,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轮胎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当中。每到夏天,更是蚊虫成灾,成了远近闻名的“蚊子村”,每年为预防传染性疾病,村里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灭蚊、灭虫。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导致村民和企业出走,部分无人管理的废旧轮胎,被不法分子以次充好倒卖至轮胎市场。
破解之道
对此,宏路街道组织党员干部深入该村与乡贤座谈,乡贤反映了参与家乡环境改造的强烈意愿,表示愿意主动捐资,并发动群众一起参与村庄治理。
2016年6月,以大斜自然村乡贤为主体的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理事会成立,筹集了40多万元用于环境治理。他们将一万多个废旧轮胎进行了无害处理,并按大小、新旧程度进行分类,就在原先堆积轮胎的地块上兴建“轮胎”主题公园,用废旧轮胎在道路两旁构建起美化乡村环境的花圃、动物塑像以及景观护坡等。
铺设草皮
彩绘上墙
在治理过程中,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乡贤群众主动担当,艰巨的整治任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新建的“轮胎”主题公园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大斜村也摘掉了“蚊子村”的帽子,村民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文明意识也明显提升。
如今,走在宏路街道东坪村大斜自然村,公园依山傍水,白鹭轻盈掠过水面,以旧轮胎为元素构建的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呼应,呈现一派温馨和谐、欣欣向荣的景象。乡村宜居水平的大幅提升,外出的村民返乡了,外来人口也入驻了,原本想搬离的企业也决定留下了,同时还吸引了新的企业入驻。
目前,宏路街道正继续以“党建引领、多维共治”为引领,推行“政府引导+乡贤牵头+群众参与”共管共治创新模式,唱响建设美丽乡村、共创和谐生活之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