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福清一中(二)许德珩为福清一中题写校名
<p></p><section style="justify-content: flex-start;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width: 100%;vertical-align: top;align-self: flex-start;flex: 0 0 auto;background-color: rgb(255, 241, 232);padding: 9px;"><section style="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section style="justify-content: flex-start;display: flex;flex-flow: row;"><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width: auto;vertical-align: top;align-self: flex-start;flex: 100 100 0%;border-style: solid;border-width: 0px 1px;border-color: rgb(203, 43, 42);height: auto;margin-right: 2px;margin-left: 2px;padding-right: 19px;padding-left: 19px;"><p style="text-align: center;"></p><section style="text-align: justify;"><section style="text-indent: 2em;margin-top: 16px;">走近福清一中功荣明办公大楼,可以看到其大门右侧悬挂着一块长方形的黑漆木牌,上书“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九个苍劲大字,左下角写着“许德珩题”四个字并盖有大印。</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许德珩是谁,他与福清一中有何渊源,为何为福清一中题写校名?</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 style="justify-content: flex-start;display: flex;flex-flow: row;"><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vertical-align: top;width: 50%;align-self: flex-start;flex: 0 0 auto;"><section style="line-height: 0;"><section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display: inline-block;line-height: 0;width: 37px;height: auto;"></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vertical-align: top;width: 50%;"><section style="transform: perspective(0px);transform-style: flat;"><section style="line-height: 0;transform: rotateY(180deg);"><section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display: inline-block;line-height: 0;width: 37px;height: auto;"></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p><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一)</p><p style="text-indent: 2em;">许德珩这位人物可不简单。许德珩(1890-1990),原名许础,字楚生,出生于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市)。他是我国著名的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是九三学社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p><section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bottom: 16px;margin-top: 16px;"></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少年时期,许德珩便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熏陶。1909 年,他考入九江中学(前身为濂溪书院),在校期间加入同盟会,剪云长辫子。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九江光复,他毅然投笔从戎。1912年,又参与了江西湖口讨袁“二次革命”。湖口战役失败后,前往上海求学,考入吴淞中国公学攻读英文。1915年初,转考入北京大学,结识了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经李大钊介绍,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北大期间,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和爱国民主运动,是全国学生统一组织“学生救国会”创办的《国民杂志》负责人之一。</p><p style="text-indent: 2em;">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帝国主义拒绝放弃在华特权,北洋政府却准备在不平等和约上签字。5月2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召集学生代表会议,号召大家奋起救国,决定5月4日联合北京各校学生游行示威。许德珩是当时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受北京学生联合会委托,他执笔起草了《北京学生界宣言》,亦称“五四宣言”。</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起草的宣言中,许德珩尖锐揭露帝国主义强盗行径,呼吁国民 “下一大决心,作最后的愤救”。</p><p style="text-indent: 2em;">5月4日当天,许德珩积极参与游行,还与其他学生一起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随后被捕。</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狱中,许德珩坚贞不屈,展现出无畏的革命精神。后经多方营救获释,他又继续投身学生运动,推动“五四”运动向纵深发展。</p><p style="text-indent: 2em;">1920年,许德珩继续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赴法国勤工俭学。在这期间,他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仰。</p><p style="text-indent: 2em;">1927年春,受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鼓舞,许德珩回到国内,在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兼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讲授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史。</p><p style="text-indent: 2em;">大革命失败后,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到达上海,从事社会主义理论的翻译工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二)</p><p style="text-indent: 2em;">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许德珩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根据周恩来的建议,他回到原籍江西,担任江西抗敌救援会主任委员,动员抗战,保家卫国。</p><p style="text-indent: 2em;">1944年底,在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许德珩、劳君展等一批文教、科学技术界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陪都重庆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以座谈会形式讨论时局,宣传抗日救亡和民主科学。</p><p style="text-indent: 2em;">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民主科学座谈会”更名为九三座谈会。1946年5月4日,又在此基础上在重庆召开大会,正式成立九三学社。</p><p style="text-indent: 2em;">九三学社创会的主要宗旨是强国富民,许德珩是主要创始人之一,并在九三学社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p><p style="text-indent: 2em;">解放战争时期,许德珩积极联络各界民主人士,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而不懈斗争。对国民党片面召开“国大”,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抵制。。</p><p style="text-indent: 2em;text-align: center;">(三)</p><section style="text-indent: 0em;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text-align: center;"></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德珩满怀豪情地参加中央人民政府工作。1950年3月,他当选九三学社第一届中央理事会主席。先后担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产部长。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生追求民主与科学,一生拥护中国共产党,这种执着的信念,终于在1979年达到了顶峰。这在这一年,89岁的许德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能在垂暮之年,由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我感到无限光荣。我要永远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死而后已”。</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0年2月8日,许德珩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100岁。</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四)</p><p style="text-indent: 2em;">追忆许德珩先生为福清一中题写校名,还得从1985年福清一中六十周年校庆说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当时,福清一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林友来请北京校友会的吴绪彬会长,帮忙要一些领导或名人的题词来增光添彩。经过吴会长的不懈努力,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德珩、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全国法学会会长张友渔、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等人,纷纷为福清一中题词。其中许德珩的题词是,“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六十周年校庆纪念,许德珩题”。这幅珍贵的题词,如今已裱褙起来,珍藏于福清一中校史馆。</p><p style="text-indent: 2em;">许德珩喜爱诗词,精于书法。据史料称,有求墨者,他多会欣然允诺。</p><p style="text-indent: 2em;">当时,校领导觉得许德珩的字苍劲有力,可以用作校名,于是将其中的“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9个字截取下来,放大后镌刻于木牌上悬挂起来。这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挂在功荣明办公楼前的那块校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hr style="border-style: solid;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color: rgba(0, 0, 0, 0.1); transform-origin: 0px 0px; transform: scale(1, 0.5);"/><p style="text-indent: 2em;">作者:何华龙,福清一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福清市社科专家</p><p style="text-indent: 2em;">via知福清</p></section><p><br/></p><link rel="stylesheet" href="//www.fqlook.cn/source/plugin/wcn_editor/public/wcn_editor_fit.css?v134_LDm" id="wcn_editor_css"/> 培养人才的摇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