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帮 发表于 2024-12-5 09:17:13

【社科视野】新生代侨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p><br/></p><section style="justify-content: flex-start;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width: 100%;vertical-align: top;align-self: flex-start;flex: 0 0 auto;background-color: rgba(234, 85, 35, 0.05);"><section style="justify-content: flex-start;display: flex;flex-flow: row;"><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width: 100%;vertical-align: top;align-self: flex-start;flex: 0 0 auto;padding: 22px;"><section style="text-align: justify;"><p style="text-indent: 2em;">进入新时代,侨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随着华侨华人新生代迅速崛起,加强华侨华人新生代工作的研究探索,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中把握新时代侨务工作的干爽政治方向,涵养新生代华侨资源,推进侨务工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凝聚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br/></p><p style="text-indent: 2em;">本课题以著名侨乡福建省福清市为例,分析新生代侨务工作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 style="transform: perspective(0px);transform-style: flat;"><section style="line-height: 0;text-align: center;transform: rotateY(180deg);"><section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display: inline-block;line-height: 0;width: 100%;height: auto;"></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br/></p><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一、福清侨情概况</p><p style="text-indent: 2em;">福清籍侨胞占福建省华侨华人总数约1/10,据初步统计,融籍海外乡亲总数约160万,分布在世界上的150多个国家地区,其中华侨约40万、华人约114万、出国人员约5万、留学人员约0.56万。另有港澳台同胞约10万,归侨侨眷32万多人,其中侨眷31.98万人,归侨0.44万人。海外融籍乡亲数量位列前10位的国家,分别是印尼、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南非、阿根廷、加拿大、意大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福清老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日本等国家,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改革开放以来,以俞昌檀、林绍良、林文镜为代表的一大批侨领带领众多侨胞为家乡发展出谋出资出力,作出巨大贡献。如今,老一代华侨大多年事已高,部分重要侨领相继离世,其所创办的企业已由第二代、第三代接棒。新侨普遍热心侨务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后往来国内外更加频密,资金积累日益雄厚,反哺意愿甚为迫切。近年来,国内经济稳定、社会安全,教育水平逐年提升,融籍新生代回国求学,或在福清市就读的台港澳及海外学生数量增长显著,低龄化趋势明显。</p><p style="text-indent: 2em;">参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福清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上,0-14岁人口占比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由此可估算出60岁以下福清籍海外乡亲比例约占80%,人数约有128万。</p><p style="text-indent: 2em;">二、开展新生代侨务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沟通难。华侨华人新生代基本在海外出生,对祖籍国和家乡存在认知模糊与感情隔膜。他们大多从小接受在地教育,较少接触中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对家乡的感情远不如老一辈深厚。以2015年10月在福清举办的第55回旅日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为例,参与者大部分都是老侨。除了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侨,在日本出生的侨二代、侨三代几乎不会中文,沟通交流上存在语言障碍、文化障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二)认同难。由于历史原因,一些镇村对侨胞祖居、祖厝保护不到位,导致出现一部分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无根可寻、无乡愁可留的窘境。比如上世纪90年代福清旧城改造,辛亥革命先驱郑忾辰故居、坐落于城关高巷头的郑家大院被拆除,后其海外后裔就极少回乡寻根。2008年5月汶川地震之后,福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每年均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广泛实施“校安工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侨资捐建的中小学校校舍,包括倾注老一辈侨领爱乡热忱的省一级达标中学标志性建筑,相当部分都被推倒改建。由于随意性强,又缺乏充分沟通、前瞻宣传,造成捐资侨胞或其后代一定程度的误会。</p><p style="text-indent: 2em;">(三)落户难。目前,各地侨务部门受理具备华侨身份回国定居的申请材料规定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有不动产证件的先决条件。以福清为例,需提前准备华侨本人3万元存款证明(银行开具,未成年人需有监护人开具的存款证明),拟落户不动产产权证原件及复印件。此外,如非华侨本人落户,房产需提供关系证明,即房屋所有人与华侨的关系证明,拟落户不动产权证对应的户口本,等等。这其中,有部分华侨因难以提供登记入户所需的房产凭证,回国门槛太高,存在“回家不易,定居更难”的现象。</p><p style="text-indent: 2em;">三、推进新生代侨务工作的对策建议</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以“数”为基,建立健全侨情信息库</p><p style="text-indent: 2em;">启动新一轮福清侨情普查,充分借助大数据平台,建立海外华人社团、华侨华人新生代、港澳台胞新生代、侨捐资产“四个库”,持续更新完善,动态掌握侨情。重点了解新生代融侨的人员结构、国别分布、资源禀赋、产业方向和投资诉求,为后续政策研究制定、精准开展工作打好基础。</p><p style="text-indent: 2em;">(二)以“文”为媒,不断强化侨胞认同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section style="text-indent: 2em;margin-bottom: 16px;margin-top: 0px;">一要弘扬中华文化。主动加强与海外华文学校的联系与结对帮扶,在提供华文教材、培训华文教师等方面提供帮助。架设桥梁、提供信息,积极协助华侨华人新生代到祖(籍)国,包括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留学,或接受华文教育,参加短期研学培训。开辟平台、涵养文化,精心组织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活动,让他们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二要拓宽交流渠道。让华人华侨新生代常听乡音、维系乡情,增强对祖(籍)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通过经贸、教育、艺术、体育等交流活动和重大节庆、民俗非遗活动,加强与华人华侨新生代的联络交往。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依托互联网,建设、管理好面向全球华人的专业网站,重点宣传华侨华人新生代的风采,收集侨情信息及对家乡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开展网上为侨服务工作。</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三)以“侨”为桥,发挥海外侨团联谊功能</p><section style="text-indent: 0em;"></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以乡情乡谊为纽带,以海外侨团为桥梁,通过“老带新、内联外”,引导和组织华侨华人新生代“常回家看看”。近些年,福清促成了第二届世界闽籍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第十二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恳亲大会、第55回旅日福建同乡恳亲大会、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第九届主席团会员代表大会等大型恳亲活动返乡举办,并邀请林文光、何文金、林方华、郑年锦等海外侨领及其后代访乡恳亲,热情接待了多批青少年假期回国观光考察,让侨乡的年轻一代与华人华侨新生代常来常往,建立起深厚情谊,在华侨华人新生代中产生了较好影响。此外,充分发挥同乡会、宗亲会职能,在协助华侨华人寻根谒祖、投资兴业方面,福清每年都有近10个成功范例,值得认真总结推广。匈牙利、肯尼亚、莱索托等一批以福清新侨为主体的海外社团,在宣传祖国家乡、推介福建福清、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得到国家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p><p style="text-indent: 2em;">(四)以“业”为先,搭建新生代成长成才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侨务资源涵养工作,凝侨心、听侨声、聚侨智、汇侨力,必须高度聚焦新生代这一重要群体,最大限度地集聚海内外新生代侨胞的合力和智慧。要千方百计搭建平台,持续举办“融侨精英故土行”“世界福清青年发展论坛”等直接面向新生代侨胞的联谊交流活动,专门组织邀请海外华人著名财团的新一代接班人,以及有较大影响的科技、教育等专业精英人士回乡考察参观,开展项目合作,加密联系,加深感情。也可在原有的一些恳亲会、座谈会等基础上,专门针对华人华侨新生代举办一些具有更强针对性的经贸招商活动,包括倡导设立“华侨华人投资基金”“华侨银行”“海外侨社青年福清联络总部”等,加强与新生代华人华侨在经济、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交流。要大力探索“以业聚才,以才兴业”,在对侨招商引资的同时,加大引智引才力度,培养造就华侨华人新生代投身祖国家乡建设的思想智库与产业大军。</p><p style="text-indent: 2em;">(五)以“人”为本,着力提升为侨服务水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一是加强涉侨文物保护。进一步推进华侨(侨乡)博物馆、史迹展览馆的建设,丰富“侨批”等涉侨文物馆藏内容。加强华侨华人故居、祖厝、祖墓、宗祠和侨捐科教文卫设施等的保护,留存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寻根谒祖的标识。组织开展“侨心相连,共探侨筑”专题活动,梳理一批富有代表性的华侨建筑,并形成数条“融侨记忆”寻根参访线路,让新生代追寻先辈足迹,赓续家国血脉。二是探索开办“双语学校”。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扩大招收海外职业技术生源,定向培养熟悉两国以上语言文化并掌握职业技能、服务于“两国双园”、侨资企业的职业技术人才。加强侨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严格选派或精心培养一批满怀真诚、素质较高、外事工作能力较强、懂外语的侨务工作人员,避免出现与华人华侨新生代难以沟通的情况。三是积极组建“融侨智库”。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华人华侨专业研究部门,联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华人华侨新生代工作、涵养华侨华人新生代资源,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咨询。</p><hr style="border-style: solid;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color: rgba(0, 0, 0, 0.1); transform-origin: 0px 0px; transform: scale(1, 0.5);"/><p style="text-indent: 2em;">首发:知福清</p><p style="text-indent: 2em;">课题:2024年度福清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2442</p><p style="text-indent: 2em;">课题指导:曾玉婷、唐文婧</p><p style="text-indent: 2em;">课题执笔:郑训焓、郑松波</p><p style="text-indent: 2em;">课题组成员:郑训焓、唐秀婷、陈煜铭、虞晨添、郑云海、郑松波</p><p style="text-indent: 2em;">注:本文系2023-2024学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生代华侨华人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福清市为例》研究成果,有改动。</p></section><p><br/></p><link rel="stylesheet" href="//www.fqlook.cn/source/plugin/wcn_editor/public/wcn_editor_fit.css?v134_M5O" id="wcn_editor_css"/>

清香百合花 发表于 2024-12-8 07:28:45

希望发展越来越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科视野】新生代侨务工作的困境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