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帮 发表于 2024-11-7 14:08:57

郑年锦:65年打拼铸造“纺织王国”,44载乐捐回馈故土家国

<p style="text-indent: 2em;">2024年,是被毛泽东主席赞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p><p><br/></p><section style="justify-content: flex-start; display: flex; flex-flow: row;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vertical-align: top;width: 50%;align-self: stretch;flex: 0 0 auto;background-color: rgb(216, 23, 23);padding-top: 20px;padding-bottom: 20px;"><section style=" text-align: center;justify-content: center;display: flex;flex-flow: row;margin-bottom: 20px;"><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width: auto;vertical-align: top;align-self: flex-start;flex: 0 0 auto;min-width: 5%;height: auto;"><section style=" text-align: left;margin-bottom: -9px;line-height: 0;transform: translate3d(10px, 0px, 0px);"><section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display: inline-block;line-height: 0;width: 55px;height: auto;"></section></section><section style=" text-align: left;justify-content: flex-start;display: flex;flex-flow: row;"><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width: auto;vertical-align: top;align-self: flex-start;flex: 100 100 0%;border-style: solid;border-width: 2px;border-color: rgb(243, 164, 18);border-radius: 5px;overflow: hidden;height: auto;padding: 12px 15px;"><section style="display: flex;width: 100%;flex-flow: column;"><section style="z-index: 2; "><section style="text-align: center;color: rgb(255, 255, 255);letter-spacing: 2px;"><p><strong>此</strong><strong>生无悔入华夏</strong></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 style=" text-align: right;margin-top: -28px;line-height: 0;transform: translate3d(13px, 0px, 0px);"><section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display: inline-block;line-height: 0;width: 85px;height: auto;"></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255, 255, 255); padding-right: 20px; padding-left: 20px;"><p style="text-indent: 2em;">同样在南洋,也有一位与众不同的华裔企业家,他持续65年打拼铸造了“纺织王国”,更以持续44载慷慨善举回馈家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何为赤子之心,何为实业强者。</p><p style="text-indent: 2em;">他就是郑年锦先生,祖籍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上郑村。</p><p><br/></p></section></section><section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50%; 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50% 50%; background-attachment: scroll; background-image: url(https://www.fqlook.cn/plugin.php?id=wcn_editor:wx_img&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aXEtZWWnkBHTiaJMjgdGqMb2ia7CRdpDI3xS69A1OZ2Locb1iazprjGsHsb1iaDibPnnhNhY4wiabZFN7qlyaS9bMCQ/640?wx_fmt=jpeg&from=appmsg&tp=wxpic&wxfrom=15&wx_lazy=1); background-size: cover !important;" data-lazy-bgimg="https://www.fqlook.cn/plugin.php?id=wcn_editor:wx_img&url=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diaXEtZWWnkBHTiaJMjgdGqMb2ia7CRdpDI3xS69A1OZ2Locb1iazprjGsHsb1iaDibPnnhNhY4wiabZFN7qlyaS9bMCQ/640?wx_fmt=jpeg&from=appmsg" class="" data-fail="0"><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svg></section></section><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indent: 2em;">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p><p style="text-indent: 2em;">早在13世纪,10余位青年成为历史记载中第一批迁移到印尼群岛的客家先民。15世纪初叶,世称“三保太监”的郑和作为正使,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当时,曾有大量来自中国南部福建、广东、海南一带的先民随着船队来到印尼,其中有一部分人因种种原因,留在当地落地生根。印尼第三大港口城市“三宝垄”,就是因纪念郑和而得名。从明清两朝到民国时期,更多的来自闽粤两地的华人“下南洋”,或为躲避战乱抓丁,或为谋求生活出路。</p><p style="text-indent: 2em;">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2020年人口总数2.71亿人,华人约占5%。华族已成为印尼的第三大民族。印尼华人大多分布于雅加达、泗水、三宝垄、万隆等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历尽劫难犹勤勉奋进、百折不饶,开枝散叶、繁衍生息。</p><p style="text-indent: 2em;">民国初年,郑年锦的父亲就是这样,含泪挥别苦难的家乡,随着移民大潮漂洋过海,来到印尼。</p><p style="text-indent: 2em;">郑年锦是第二代侨。父亲对祖籍国的念念不忘,深深影响着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二)</p><p style="text-indent: 2em;">1931年,郑年锦出生在印尼万隆,那时,印尼正遭受荷兰殖民者奴役。上了小学,印尼又被日本侵略者占领。</p><p style="text-indent: 2em;">在那个乱世,印尼华人被排挤、侮辱、打击,生存尤其不易。郑年锦万般无奈,小学没上完就辍学回家,前往叔父的百货店帮忙,学习经商本领。17岁那年,郑年锦随家人迁往雅加达,在其父亲经营的纺织品店里帮忙。这些经历,都极大提高了他的业务水平和交际能力,为他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p><p style="text-indent: 2em;">1957年,26岁的郑年锦创办了爪哇邦加有限公司,从开展贸易起步,正式涉足商业。</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三)</p><p style="text-indent: 2em;">1959年,时任总统苏加诺提出的“企业家帮助国家建设工业”的倡议,郑年锦觉得这是个好时机,便回到中国积极寻找商机。庆幸的是,郑年锦在中国联络到了4位上海籍纺织专家,并得到他们的帮助。1961年,郑年锦决定与其兄弟一起,在中爪哇兴建达雅·曼努卡尔纺织厂有限公司。就这样,郑年锦从商业跨入制造业领域。</p><p style="text-indent: 2em;">1965年,印尼政府推出发展经济、扶植私营企业和对外开放等系列政策。郑年锦抓住历史机遇,远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学习考察。他与日本商人合作创建沙拉笛卡纺织厂,拥有6个纺织印染分厂和23万纱锭、4750台织布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section style="text-indent: 0em;"></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1973年,郑年锦果断与日本商人联合投资4000万美元,兴建自动化丙烯腈纱厂,采用电脑控制生产腈纶丝。因其先进的技术应用,被专业研究者列为推动印尼纺织业现代化的功臣之一。</p><p style="text-indent: 2em;">20世纪70年代,郑年锦围绕完善纺织产业链条,创办了一系列纺织企业,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印尼马龙佳集团。到1990年代初,马龙佳集团拥有纺织厂18家、48万纱绽,占全印尼纱绽总数的15%。同时,集团建设了遍布全印尼的销售网络,成为印尼纺织厂及服装企业最大的原料供应商,并向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成为印尼第一大纺织企业集团。</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1年,马龙佳集团旗下纺织业务上市,成为集团第一个上市的业务领域。这期间,郑年锦完全收购了日本合作伙伴的股权,彻底掌控了马龙佳集团,建立起他的“纺织王国”。</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四)</p><p style="text-indent: 2em;">郑年锦也一直在工业其它领域寻找机会,开辟多元业务格局。</p><p style="text-indent: 2em;">1969年,郑年锦与日本三井公司、日本钢铁公司合资,在三宝垄创办富米拉有限公司,生产建筑材料锌板片。这是印尼首批与外资联营的企业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section style="text-indent: 0em;"></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进入70年代,郑年锦相继在铝业、钢铁等合资合作项目中引进世界先进技术。1974年成立的主营炼钢、轧钢的雅加达Budidharma公司,总投资2860万美元,年产量达12.7亿吨。马龙佳集团与日本钢铁企业合资成立了雅加达共荣钢铁厂公司,年产9.8万吨钢筋,是印尼“70钢棒材”主要生产商之一。目前,马龙佳集团所属钢铁集团公司,成为印尼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p><p style="text-indent: 2em;">上世纪80年代,郑年锦投资50多兆印尼盾并购了一间橡胶工厂,生产汽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的轮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0年,郑年锦在西爪哇投资开发工业区项目,设立了Bekasi Fajar工业区管理公司(BEST公司)。2012年4月9日,BEST公司在印尼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获得106倍超额认购。2014年,公司以1.27亿美元净利润,进入“2014福布斯亚洲中小上市企业200强”。<br/>&nbsp;&nbsp;&nbsp;&nbsp;马龙佳集团还在雅加达以南Tangerang(唐格朗)地区开发一座占地数千公顷的卫星城,至今已开发了大型购物中心、酒店等系列建筑。另外集团还在雅加达中央商务区兴建商业综合体。</p><p style="text-indent: 2em;">钢铁、轮胎、工业区、地产业之外,郑年锦又把目光瞄准了养殖业、种植园、电子工业、金融、保险、商业等领域,先后独资或合资了70多家公司,旗下员工5万余人。</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种多元化布局,也夯实了马龙佳集团在印尼业界数十年的领导地位。</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五)</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事业发展的同时,郑年锦始终没有忘记参与华人社团,服务华人社区,自觉地融入与回馈当地社会,积极推动所在国与祖籍国的联系。</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5年,印尼发生特大海啸,郑年锦带头呼吁印尼全国华族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救灾工作,支援灾区同胞,参与灾区重建,为灾区筹集救灾款达数十亿印尼盾。</p><p style="text-indent: 2em;">郑年锦认为,文化是最好的“外交官”,是中印尼两国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br/></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5年,郑年锦建立新雅之光基金会并亲自担任董事长,与其他侨领一起兴办了一所旨在培养精通印、华、英三语的实用型人才的高等学府——新雅学院。办学之初,就提出为广大中下层印尼学子提供一个学习汉语和出国深造的平台。学院创办后,即与中国的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实施“3+1”与“2+2”学制,让所有在该学院学习汉语的学生在读完3年或2年后,最后1年或2年到中国留学。如4年成绩合格,学生可获得上述两所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至今,新雅学院已为印尼当地培养了大批一流人才。</p><p style="text-indent: 2em;">上世纪60年代,中文《生活报》遭停刊。郑年锦曾是《生活报》的忠实读者,里面的作品曾是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他当年了解祖国大陆的重要信息来源。他认为整理修正印尼华侨华人历史文物的资料不能等,要抢时间!2013年10月23日,郑年锦资助出版了停刊48年的《生活报》纪念丛书。</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六)</p><p style="text-indent: 2em;">郑年锦还慷慨解囊,积极支持和推进祖籍国的教育医疗事业发展。</p><p style="text-indent: 0em;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p style="text-indent: 2em;">1980年,郑年锦捐资20万港币,成立华侨大学教育基金。1991年,捐资100万港币,与其他杰出侨领共同助建华侨大学侨总图书馆。1995年,郑年锦捐资兴建家乡虞阳小学和幼儿园。2004年至2010年,捐资200万美元助建3万多平方米的华侨大学“郑年锦图书馆”;捐资兴建了清华大学“郑年锦楼”。2011年,捐资300万人民币助建华侨大学数字图书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section style="text-indent: 0em;"></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自1980年起,他便开始了对福清市第四医院的慷慨援助之路。他助力医院购置胃镜、心脏起搏器等先进医疗设备,创立医院职工福利基金,两度捐资建设病房大楼……</p><p style="text-indent: 2em;">如今,郑年锦先生已届九秩之年,却依旧心系故土,矢志不渝。2024年,他再次向家乡福清市第四医院慷慨解囊,由其全资子公司福建龙顺纺织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人民币,旨在提升院内公园的设施与环境。</p><p style="text-indent: 2em;">44年来,郑年锦先生的善举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家乡医疗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为铭记这份深情厚意,福清市第四医院将这座公园命名为“年锦公园”。</p><p style="text-indent: 2em;">郑年锦还大力资助北京奥运会、暨南大学、北京燕京大学、福清华侨博物馆、福清一中、福清侨中等项目的建设,多次荣膺福建省政府颁发的金质奖章。</p><p style="text-indent: 0em;text-align: center;">(七)</p><p style="text-indent: 2em;">郑年锦先生的传奇人生,是他低调奋斗、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他的善举,不仅为家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彰显了一位海外华侨的拳拳赤子之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16px;margin-bottom: 16px;"></p><section style="text-indent: 0em;"></section><p style="text-indent: 2em;">郑年锦说,我们老一辈的华人华侨都十分恋乡爱祖,年轻一辈在印尼出生、长大,有些会渐渐淡化对祖籍国的感情。为了重续血脉联系、连接乡情乡谊,最近几年,郑年锦经常带着儿孙们回乡寻根谒祖。他期望子孙们能建设好印尼社会,也能参与建设自己的祖籍国。</p><hr style="border-style: solid;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color: rgba(0, 0, 0, 0.1); transform-origin: 0px 0px; transform: scale(1, 0.5);"/><p style="text-indent: 2em;">整理:王羽飞、郑松波、念彬。参考资料:福建省福清市渔溪镇华侨志,闽商文化馆《闽商故事汇&nbsp;:印尼马龙佳集团董事长郑年锦,被誉为印尼“纺织大王”和“钢铁大王”》,王刘波、杨巧妮《印尼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环境》等。&nbsp;</p></section><p><br/></p><p><br/></p><link rel="stylesheet" href="//www.fqlook.cn/source/plugin/wcn_editor/public/wcn_editor_fit.css?v134_M5O" id="wcn_editor_css"/>

清香百合花 发表于 2024-11-8 07:19:00

已经很厉害了,赞一个。

龙行天下2024 发表于 2024-11-10 20:10:24

印尼国家看病会不会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年锦:65年打拼铸造“纺织王国”,44载乐捐回馈故土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