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780 发表于 2023-10-17 18:21:05

福清人记忆里的煤油灯,原来是这样的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fqlook.com/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499"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1605251010499"><!--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福清,素有&ldquo;三福之地&rdquo;的美誉,这里纳百祥、聚万福,&ldquo;福文化&rdquo;源远流长,内涵极其丰富。为进一步挖掘福清&ldquo;福&rdquo;文化内涵,打响&ldquo;福&rdquo;文化品牌优势,提升福清文旅知名度,促成征集到的文旅资源生成落地,让福清文旅资源得到充分释放,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ldquo;写福清、画福清、讲福清、游福清&rdquo;暨福清市首届抖音文旅大赛有奖征集活动之&ldquo;写福清&rdquo;于7月份启动。活动启动后,得到广大读者、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p><p>&ldquo;写福清&rdquo;活动收到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投稿,经评审分别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现选登部分优秀作品,旨在展现福清三福之地&ldquo;福&rdquo;文化地域特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p><p>&nbsp;</p><p>灯光异彩说变迁</p><p style="font-weight: 400;">&nbsp;</p><p style="font-weight: 400;">&nbsp;</p><p>文/严兆瑞</p><p style="font-weight: 400;">&nbsp;</p><p>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唱歌跳舞&hellip;&hellip;而在我的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记忆的深处,小时候的夜晚总是黑咕隆咚的。夜里除了十五前后月亮的光芒,陪伴我光明的就是那一盏又一盏摇曳的煤油灯。煤油灯,江阴人叫&ldquo;臭油灯把&rdquo;,也叫&ldquo;油猴灯&rdquo;。问及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大多都没有见过。这种自制的简易煤油灯,就是利用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先在瓶盖上打一个箸头那么大的眼儿,再用薄铁皮卷一根一寸长的小圆筒插进眼儿里,然后,往筒中穿一根用棉纱捻的灯芯,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泡在瓶子里,将煤油汲吸出来。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就跳出一束扁长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阴还没通电的时候,煤油灯便是家家户户夜晚里必备的照明工具。家境好一些的人用&ldquo;罩子灯&rdquo;。这种煤油灯用玻璃制成,灯身造型精美,形如细腰大肚的葫芦。灯头的周围有四个爪子,是用来卡防风灯罩的,一侧还安装了一个旋钮,用来调控灯芯的上下,控制光的亮度。这种灯既防风又明亮,比较高档,也不太常见,大多用于办公场所。就是这小小的煤油灯,一束如豆般的火焰,一到夜晚,影影绰绰地从四面八方的窗口透出,给宁静的夜晚带来丝丝的光明。同时,也照亮了我走过的那一段求学的旅程。那时,煤油被称为&ldquo;洋油&rdquo;,江阴人叫&ldquo;臭油&rdquo;。在经济计划的体制中,要买还要附上相应的票证。所以人们不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很少点灯。那时候,大家都非常节约,加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要晚上不做事,就熄灯睡觉。只有在我们写作业的时候,家里才每天晚上按时点灯。由于灯光微弱,做作业看书都得凑到煤油灯前。点煤油的灯还好,如果是点柴油的灯,第二天早上,掏掏鼻孔全是黑灰,从喉咙里吐出来的痰也都是黑的。尽管如此,在那个电力照明还没有普及的年代,煤油灯作为农村的家庭照明工具,那摇曳的光芒,照亮了千家万户,其功不可没。由于煤油灯光度小,只能应付最基本的照明,对于比较大的场所或隆重的场合需要的照明,例如会场、教室、舞台等,它就无能为力了。在这些地方,是用汽灯的。汽灯也是用煤油来烧的,亮度非常强。它的工作原理是需要打气产生一定的压力,使煤油从灯嘴里喷射到一个特制的耐高温网状纱罩上。这纱罩温度升高达到白炽,就发出明亮的白光,其发光的强度很高,一般的教室在晚自习时挂一个汽灯也就基本够了。不过,汽灯的价格比较贵,也比较费油,在那个清贫的年代里,一般家庭是点不起的。那时,谁家要是有一盏汽灯,那就是很奢侈的了。到了晚上汽灯一亮,就会有一大群小孩围着灯转,比看新娘子还热闹。那时,总是渴望能有一盏明亮的汽灯,为自己点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革开放以后,江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根根电线杆像一座座灯塔架到了岛上,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灯。夜幕降临时,只要拽着开关的绳子轻轻一拉,伴随着清脆的&ldquo;叭&rdquo;的一声,电灯就应声把整个漆黑的屋子都照亮了。随着福清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江阴人纷纷建起了新房,年轻人在城里也买了楼房,搬进了新居。他们在新房内,安装有吊灯、吸顶灯、台灯、落地灯以及走廊灯、射灯、夜灯等。豪华家庭的装修和各种灯具的搭配,把家装扮得富丽堂皇。遍布各村的村路,都安装了路灯。天一黑,路灯就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它不但带来如昼的光明,更为人们带来生活的幸福。每到春节和元宵节,家家户户的门前都高高挂起大红灯笼,有的人家还布置上了霓虹彩灯。节日里,大红灯笼、红色春联、彩灯霓虹交相辉映,照红了一村又一村,也映红了江阴人民美好富足的日子。镇区的夜晚,更是灯影里迷人的世界。天空中,皓月当空,群星璀璨;街道上,灯光灿烂,灯火辉煌;高楼上的灯光闪烁着五彩的霓虹,光彩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标志性建筑物上的轮廓灯、射灯,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将夜晚的江阴装扮得五光十色;商超里,灯光如昼,人潮涌动;公园里、广场内的百姓大舞台华灯齐放,火树银花,歌声悠扬&hellip;&hellip;整个江阴美轮美奂,像是在一幅华灯点缀的油画里,让人痴醉,让人驻足,让人流连忘返。如今,灯的样式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曾经那盏照亮千家万户的煤油灯、罩子灯、马灯&hellip;&hellip;被霓虹灯、声控灯、节能灯、无频率的护眼灯、各种遥控大吊灯、高效、节能、环保的led灯、太阳能灯等琳琅满目的现代灯具所替代,曾经认为最漂亮的汽灯也已成了&ldquo;老古董&rdquo;。忆往昔一盏煤油灯风雨飘摇,看如今万家灯火把江阴连成一片,家家户户电气化,幸福的暖流就充满了我的心房。从昏暗的煤油灯到明亮的白炽灯,到经济实用的节能灯,再到现在时尚的新型灯具,灯的快速发展和演变,只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江阴万千变化中的一个缩影。纵观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哪方面不发生了巨变?想来,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才是江阴人民心中的一盏最明亮的灯。有了这盏明灯的伟大照亮,还有一群群举灯的人,不惧夜黑、不忘初心、奋勇前行,万千华彩下,那一抹的中国红,才美得如此轰轰烈烈,在福清大地上所有的光里,才有这样的光芒万丈。</p><p>&nbsp;</p><p style="font-weight: 400;">(本文荣获&ldquo;写福清&rdquo;征文比赛三等奖。)</p>    <!----></div>            

改个名字太麻烦 发表于 2023-10-17 23:09:25

{:5_248:}{:5_248:}{:5_248:}{:5_248:}      

善善若水 发表于 2023-10-18 01:26:32

有文字没有图片!

你在就好 发表于 2023-10-18 14:00:26

竟然没有图片   

半度微凉 发表于 2023-10-18 21:25:39

记忆中的煤油灯

开开心心2021 发表于 2023-10-20 07:35:09

写的非常好看的

大洋芋 发表于 2023-10-24 09:03:18

写的非常好看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清人记忆里的煤油灯,原来是这样的